训色文言文(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
译文:汝州有一个土财主,家产很多,但是几辈子都不识字。
有一年,请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儿子。这位先生开始教他儿子握笔临帖。
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两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那孩子便喜形于色地扔下笔跑回家里,告诉他父亲说:“孩儿全会了!孩儿全会了!可以不必再麻烦先生,多花学费了。
快把他辞了吧。”他父亲一听很高兴,就照他说的办了。
准备好了钱打发走了这位先生。过了些时候,他父亲打算请位姓万的亲友来喝酒,让他早晨起来就写请帖。
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写完,便去催促。这孩子气愤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嘛姓万!害得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寓意:一般初步学习的人,往往对所学的知识只有一点了解,就志得意满的以为自己已经懂得很多了,以为全学会了,这般人的幼稚无知,差不多就类似这位写万字的孩子一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心 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
试题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用丰盛的酒食等东西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
(关键词:犒、优游、所以)(2)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因轻慢而陷入我们的圈套。(关键词:阴、狎、堕)(3)手握一尺长的木棍,面对着猛虎,也敢于奋力呐喊而挥棍打击;空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关键词:当、操、却。)
小题5: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每3处1分)。
3.成人礼誓言文言文版
古人给儿女的成人礼的勉语,作参考:
《示儿长语》[清]潘德舆
○作人诗七章
作人先立志,志立乃根基。人无向上志,念念入涂泥。从善天所命,尔毋迷途歧。
念念循善念,大端为顺亲。何不从亲训,而乃从他人?悖德者自思,何以有此身?
顺亲非面貌,反身诚为主。外顺内悖之,禽兽衣冠伍。魂梦内省来,欺诈速宜去。
诚心顺亲者,作事必识羞。惟恐辱吾亲,戏荡是吾仇。匪人引货色,断不与交游。
识羞知正路,步步学谨慎。守身如执玉,保德保性命。一言不敢妄,矧敢有恶行?
谨慎自勤业,读书真读书。熟读复细思,无处肯模糊。将求古人心,立品与之俱。
凡吾之所言,经传咸已具。古训谁不闻?嗜欲绊乃误。斩欲始作人,失足悔迟暮。
右诗七章,章章相衔接而下,以首章为提纲,以末章为归宿。中五章□顺亲,仁也;诚身,信也;识羞,义也;谨慎,礼也;读书,智也。五常具备,万事万物之理,不出乎此矣。所以不言五常之名目,不依其自然之次序者,以言其理,则名目可不言也。且五常之理,甚大而精,姑言浅近急切之端,以自成其次序耳。
顺亲、诚身,虽非浅近,而小子肯听父母教训,亦为顺亲;肯踏实作事,绝不说谎欺人,亦为诚身,此皆最急之事。识羞、谨慎,皆踏实做工夫处,故即次之。读书,在作人为余事,乃智之一端,故置之后;然非此不能明理以诚其身,故足与上四者相配而立也。总之,先非立志,则善无原;终非斩欲,则恶不净。故首、末二章,尤吃紧也。能率首、末二章之意,而中五章,乃一线穿成矣。
以“作人”二字命题,明从此,则为人;不从此,则为禽兽也。欲为人乎?欲为禽兽乎?如之何勿思?孟子曰:“我固有之也,弗思尔矣。”“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故“思”字最要。思之熟乃能立志耳。程子亦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一心为善,非立志而何。
知羞能吃苦,踏实自生明(肯吃苦而不寻乐,必是个出色男子)。理义为真我,《诗》、《书》是后天。
聪明而浮游,非有成之材也。鲁钝之质而又有浮游之心,吾不知之矣。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尔辈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视若束缚人之物而苦之也。知其所以当然之故,则不苦之矣。此非思不可也。口讲耳闻,皆当然者也;学也,学而不思则罔,罔则苦也。
讲日记故事,孝子悌弟,便有思齐之心,方是有才情后生。
肯读书者,远到不信道,为下愚。
只要一个真心,“真心”者,耻也。
先求专诚不欺,再讲余事。
天下无一事能假,天下无一人可欺。不能假而假之,其徒假也──可笑。不能欺而欺之,其自欺也──可哀。
浑朴如孺子,微细如鸟雀,而不能欺之言色间,况进于此者乎?
孝弟者,人之元气;廉耻者,人之骨干;忠信者,人之心肝,试思此,有一时可无者乎?
经、史,饮食也,所谓“后天”也,亦不可废也。
4.训子 文言文翻译 急
训子
【原文】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翻译】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穿胆扁感壮啡憋拾铂浆,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5.训三儿拱书文言文翻译
训三儿
作品原文
字谕拱儿知悉:尔年已十三矣!余当尔年,已补博士弟子员。尔今文章尚未全篇,并且文笔稚气,难望有成。其故由于不专心攻苦所致。昨接尔母来书,云尔喜习画。夫画本属一艺,古来以画传名者,指不胜屈。不过泰半是名士高人,达官显宦,方足令人敬慕。若胸中茅塞未开,所画必多俗气,只能充作画匠耳。若欲成画师,须将腹笥储满,诗词兼擅,薄有微名,则画笔自必超脱,庶不被人贱视也。
《训三儿拱书》 谆谆告诫儿子要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对于如何成为名画家,强调必须是名士高人,达官显宦,才能令人敬慕。靠社会地位捞取画名,未免俗气。但认为只有学问渊博,诗词兼擅,才能成为画苑高手,却很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