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篇翻译
1.短篇文言文加翻译
文言文如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2.短篇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这个网站可以作为经典古文翻译参考: 网上文言文资料: 中国专家翻译网在线翻译: 图书文言文资料: 1 《文言文全解(初中卷)》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三点一测丛书》(分册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龙门书局 这里有数以万记篇文言文及其翻译呦! 自己找你需要的吧! 这些对你以后的学习也有帮助呦! ^-^ 另付文言文翻译九法 保留法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变。
例如: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 ——“越王”是官名,“勾践”是人名,“会稽”是山名,翻译时保留不变。
全句可译为“越王勾践退守在会稽山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
全句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补充法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省略现象,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份。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鸿门宴》) ——动词“告”的后边省略了代词“之” ,全句可译为“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奔驰到刘邦的军营,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
(《赤壁之战》) ——动词“逼”后边省略了介词“于”,全句可译为“荆州的百姓依附曹操的原因,是被他的兵势所逼罢了” 删除法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夫”是发语词,译时应删去。
全句可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 的呢”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 ——“之”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应删去 句可译为“鹏鸟飞往南海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
替换法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全句可译为“你 爹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的”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邦”应换成“国家”。
全句可译为“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好好把守“ 调整法 文言文中变式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较多,翻译时,这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不余欺”调整为“不欺余”。全句可译为“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调整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全句译为“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吏,中国这么大,能有几人呢?”。
3.超短文言文20篇要越短越好,翻译也要短急
(1)关羽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2)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4)陆绩怀橘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5)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8)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9)谜语一则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东时短,夏时长。
”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10)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1)响遏行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13)神针道人凌云北游太山,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
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
因授云针术,制病无不效。(14)杨务廉有巧思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市人竞观,余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15)多言何益子禽:“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口千舌敝,然而莫之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16)木刻钟馗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
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
(17)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18)承宫拾薪苦学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收猪。
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留请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辍。
(19)以百姓为甲兵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20)权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人也。
4.短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5篇
1、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2、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进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诗论文。不久,雪下得更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了,想喝水,便到黄河、渭水去喝水,可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就到北面的大湖喝水,还没到那儿就渴死了,他丢弃的拐杖化作了桃林。
4、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5、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楼主,还有好多,比如说《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5.短篇的文言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6.跪求短篇文言文和他的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中心: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很疲惫的样子回了家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苗都死了。中心: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中心: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中心: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物,实际上并不喜欢。
7.短的文言文以及翻译
.《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译文】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
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场乏摆何肢蛊扮坍堡开,形如虎, 似动非动。
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 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
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