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郢传文言文(文言文阅读《新唐书.严郢传》)
1.文言文阅读《新唐书.严郢传》
译文柳仲郢,字谕蒙。
他擅长写文章,撰著有《尚书二十四司箴》,受到韩愈的赞扬。元和末年,(柳仲郢)考中进士科,任校书郎。
牛僧孺征用他到武昌幕府任职,因他有父亲的风范,所以牛僧孺感慨地说:“不是长期学习名教的人,怎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呢?”召入朝廷任监察御史,升任侍御史。有禁军士卒诬告乡里有人砍掉了他父亲坟墓上的柏树,用箭射死了那个人,执法官吏以擅自杀人论处那个禁军士卒,而禁军中尉出面要求减免禁军士卒的死罪,右补阙蒋系上奏争论,皇上没有醒悟。
柳仲郢担任监罚之职,坚持上奏说:“不处死这样的罪犯,就是扰乱法令和刑罚。”皇帝下诏让御史萧杰监罚此事,萧杰也上奏争论。
于是皇帝特意下诏让京兆府官员拷打那个禁军士卒,不用监罚。朝廷称赞柳仲郢守法。
会昌初年,柳仲郢多次转任为吏部郎中。当时皇帝下诏削减多余无用的官员,柳仲郢花了十天时间分条核查,减少了一千二百五十员,议论的人佩服他。
升任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因查办吴湘案而获罪,柳仲郢极力谏诤,宰相李德裕没有因此事而怨恨他,反而上表奏请拜授他京兆尹。
改任右散骑常侍,主持吏部考核事务。李德裕特别抑制进士科,柳仲郢从不顺从。
当时,以进士身份被选中的人,没有授任不好官职的。宣宗初年,李德裕被免去宰相,柳仲郢因与李德裕亲善而获罪,出任郑州刺史。
周墀节镇滑州,而郑州是滑州的属郡,他的政绩特别突出;等到周墀被召入朝廷任宰相,便举荐他任河南尹,召入朝廷拜授户部侍郎。周墀被免去宰相,别的宰相厌恶柳仲郢,所以他被降任为秘书监。
数月后,他再次出任河南尹,为政注重宽惠。有人说这和他任京兆尹时不一样,他回答说:“对在天子脚下的京城,要以弹劾制服为先;对其他地方的治理,要以施惠休养为本。
怎能一样呢?”升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仗势大肆贪暴,以前的节度使不能制服,柳仲郢藉事由杀死边章简,手下的官吏也肃然起敬了。
他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五年,被召入朝廷任吏部侍郎,不久改任兵部侍郎,代理盐铁转运使。咸通五年,出任天平节度使。
后来死在节镇任上。柳仲郢正直严肃,崇尚气节,侍奉父母特别恭谨。
李德裕被贬而死,家人没有俸禄,不能自救;等到他代理盐铁转运使时,便选拔李德裕兄长的儿子李从质为推官,主管苏州院的盐铁事务。宰相令狐坚持说这不可以,他就写信劝说开导令狐,令狐深受感动,听从了他的建议。
他每每独自在家居住,也是衣帽整齐、神色严肃,服饰器用简单朴素。他们父子相继九次出任节度使,五次在京兆任官,两次在河南任官,都不上奏谈论吉祥的征兆,不剃度浮屠僧人。
所关注的是指斥贪官污吏,救济孤单贫弱之人。每遇旱涝灾害,一定借钱给穷得一无所有的人并减免亏欠的赋税,所以乡里没有逃亡的人家。
士大夫家的孤女无能力婚嫁的,他就赠给谷物帮助置办嫁妆而婚嫁。在朝廷时,没有贺喜吊唁之事不去宰相家中。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
《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2.《新唐书 严郢传》文言翻译
柳仲郢,字谕蒙。他擅长写文章,撰著有《尚书二十四司箴》,受到韩愈的赞扬。元和末年,(柳仲郢)考中进士科,任校书郎。牛僧孺征用他到武昌幕府任职,因他有父亲的风范,所以牛僧孺感慨地说:“不是长期学习名教的人,怎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呢?”召入朝廷任监察御史,升任侍御史。有禁军士卒诬告乡里有人砍掉了他父亲坟墓上的柏树,用箭射死了那个人,执法官吏以擅自杀人论处那个禁军士卒,而禁军中尉出面要求减免禁军士卒的死罪,右补阙蒋系上奏争论,皇上没有醒悟。柳仲郢担任监罚之职,坚持上奏说:“不处死这样的罪犯,就是扰乱法令和刑罚。”皇帝下诏让御史萧杰监罚此事,萧杰也上奏争论。于是皇帝特意下诏让京兆府官员拷打那个禁军士卒,不用监罚。朝廷称赞柳仲郢守法。
会昌初年,柳仲郢多次转任为吏部郎中。当时皇帝下诏削减多余无用的官员,柳仲郢花了十天时间分条核查,减少了一千二百五十员,议论的人佩服他。升任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因查办吴湘案而获罪,柳仲郢极力谏诤,宰相李德裕没有因此事而怨恨他,反而上表奏请拜授他京兆尹。改任右散骑常侍,主持吏部考核事务。李德裕特别抑制进士科,柳仲郢从不顺从。当时,以进士身份被选中的人,没有授任不好官职的。
宣宗初年,李德裕被免去宰相,柳仲郢因与李德裕亲善而获罪,出任郑州刺史。周墀节镇滑州,而郑州是滑州的属郡,他的政绩特别突出;等到周墀被召入朝廷任宰相,便举荐他任河南尹,召入朝廷拜授户部侍郎。周墀被免去宰相,别的宰相厌恶柳仲郢,所以他被降任为秘书监。数月后,他再次出任河南尹,为政注重宽惠。有人说这和他任京兆尹时不一样,他回答说:“对在天子脚下的京城,要以弹劾制服为先;对其他地方的治理,要以施惠休养为本。怎能一样呢?”升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仗势大肆贪暴,以前的节度使不能制服,柳仲郢藉事由杀死边章简,手下的官吏也肃然起敬了。他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五年,被召入朝廷任吏部侍郎,不久改任兵部侍郎,代理盐铁转运使。咸通五年,出任天平节度使。后来死在节镇任上。
柳仲郢正直严肃,崇尚气节,侍奉父母特别恭谨。李德裕被贬而死,家人没有俸禄,不能自救;等到他代理盐铁转运使时,便选拔李德裕兄长的儿子李从质为推官,主管苏州院的盐铁事务。宰相令狐坚持说这不可以,他就写信劝说开导令狐,令狐深受感动,听从了他的建议。他每每独自在家居住,也是衣帽整齐、神色严肃,服饰器用简单朴素。他们父子相继九次出任节度使,五次在京兆任官,两次在河南任官,都不上奏谈论吉祥的征兆,不剃度浮屠僧人。所关注的是指斥贪官污吏,救济孤单贫弱之人。每遇旱涝灾害,一定借钱给穷得一无所有的人并减免亏欠的赋税,所以乡里没有逃亡的人家。士大夫家的孤女无能力婚嫁的,他就赠给谷物帮助置办嫁妆而婚嫁。在朝廷时,没有贺喜吊唁之事不去宰相家中。
3.百度文言文翻译器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
这句话的意思为:关羽曾经被流箭所伤,把左臂都射穿了。后来,虽然伤口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左臂总感觉到骨头痛,医生说:“箭头里有毒,毒已经渗入骨头了。
出处:三国·陈寿《三国志》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白话释义:关羽曾经被流箭所伤,把左臂都射穿了。后来,虽然伤口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左臂总感觉到骨头痛,医生说:“箭头里有毒,毒已经渗入骨头了,必须割开胳膊,刮去骨头上的毒质,这样就可以治好病。”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亡,陈寿因而多年不被荐举。张华欣赏其才华,认为他虽然有行为不检点的嫌疑,但依照情理不应被贬废。于是推举其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又出任阳平县令。陈寿撰写《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后授职著作郎,兼任本郡(巴西郡)中正。
益州自从东汉光武帝之后,蜀郡人郑伯邑、太尉赵彦信(赵谦)以及汉中人陈申伯、祝元灵,广汉人王文表(王商)都是博学多闻,撰写有巴、蜀的《耆旧传》。
陈寿认为这些书都不值得流传后世,于是合并巴郡、汉中地区,撰写成《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得到武帝的嘉奖。
屡遭贬斥张华准备荐举陈寿为中书郎,中书监荀勖因忌恨张华而厌恶陈寿,便示意吏部改任陈寿为长广太守(一说是荀勖开始也欣赏陈寿,后来因为不满意《魏书》的内容才外放他 [6] )。陈寿以奉养老母为由不就职。
咸宁四年(278年),镇南将军杜预离京镇守荆州之前,又将陈寿举荐给朝廷,建议授予他黄门侍郎或散骑常侍之职。陈寿因此被授职为治书侍御史。因母亲去世离职,其母临终遗言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恭行母亲遗志,但又此而遭到非议贬官。
当初,谯周曾对陈寿说:“你必定会凭才学扬名天下,但常会遭到诋毁伤害,这未必是不幸。要谨慎从事。”陈寿至此,再次招致贬废的羞辱,正应了谯周之言。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人物背景: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4.有关李栖筠的文言文阅读在哪里
李栖筠(719幽776年),字贞一,唐代赞皇人,幼孤。
李体貌魁梧,庄重寡言,且有 远度。24岁举进士,初任冠氏(今山东冠县)主簿,累升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子。
李栖筠在任工部侍郎期间,关中原有的郑、白两条灌渠被豪强贵戚独霸。他们阻塞上 游之水建水磨百所,使下游百分之七十的农田不能灌溉,李栖筠命令全部拆毁,还水于 民,一年增产200万石粮食。
李栖筠此举博得许多人的好评,称他“魁然有宰相之望”。但 他却为权臣元载所忌恨,将他出为常州刺史。
时值常州大旱,饿殍遍地。李栖筠带领人们 疏浚渠道,引江水灌田,很快改变了贫困面貌,人们丰衣足食。
李栖筠在军事上对朝庭有过不少功绩。一年,苏州一带豪士方清率饥民起义,皇帝命 李光弼讨伐。
时值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仗着有功,图谋分裂疆土。朝廷派李栖筠为浙江都团 练观察使前去处理。
李栖筠一方面积极做好武装准备,一方面派遣辩士备厚金到许杲军中 赏劳,以争取人心,进而挫败许杲阴谋,使其不战自溃。以功进兼御史大夫。
李栖筠任常 州刺使前,还讨平过张度保之“乱”。栖筠荐贤不避仇,元载被贬,一个叫严郢的官吏因被 元载赏识而被代宗拒用,御史大夫栖筠谓代宗说:“像严郢这样有才能的人,朝廷不去重用 他,难道去让给奸佞的人去利用吗?”代宗采纳了他们意见,让严郢作了河南府尹和水陆运使。
李栖筠一生喜爱读书,古今典册多所通晓。文章劲迅而有体要。
他先后曾任主簿、监 察御史、行军司马、殿中侍御史、详理判官、吏部员外郎、绛洲刺史,给事中、光禄大 夫、御史大夫等职,皇帝对其十分器重,几次欲召为相,由于元载等阻挠,未成。唐代宗 大历十一年(776年)李栖筠卒。
死后赠吏部尚书,谥文献。称赞皇公。
子吉甫,为唐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