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海愚诗钞》序文言文答案

    能不能把具体的题目给出来?

    我不知道题目,简单翻译下,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愚诗钞序(清)姚鼐

    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2],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3],柔者至于颓废而阉幽[4],则必无与于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5],伸刚而绌柔[6],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7]。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夫古今为诗人者多矣,为诗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称为雄才者,千余年中数人焉耳。甚矣,其得之难也。

    今世诗人,足称雄才者,其辽东朱子颖乎?即之而光升焉[8],诵之而声闳焉,循之而不可一世之气勃然动乎纸上而不可御焉[9],味之而奇思异趣角立而横出焉[10],其惟吾子颖之诗乎?子颖没而世竟无此才矣!子颖为吾乡刘海峰先生弟子,其为诗能取师法而变化用之。鼐年二十二,接子颖于京师,即知其为天下绝特之雄才。自是相知数十年,数有离合。子颖仕至淮南运使,延余主扬州书院[11],三年而余归,子颖亦称病解官去,遂不复见。

    子颖自少孤贫,至于宦达,其胸臆时见于诗,读者可以想见其蕴也[12]。盖所蓄犹有未尽发而身泯焉。其没后十年,长子今白泉观察督粮江南,校刻其集。鼐与王禹卿先生同录订之[13],曰《海愚诗钞》,凡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姚鼐序。

    译文:

    我曾说文章的本源,本自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无外乎阴阳刚柔罢了。如果能体味到阴阳刚柔的精神(并能表现出来),都可以成就文章的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如果只取其中一端完全没有另外一端,刚、阳就会走向愤激乖戾,柔、阴就会变成颓废萎靡,这就对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了。不过古时君子们称为文章之极致的境界,虽然要兼备二端,却也不能不在两端之中有所偏重。这是为什么呢?天地之道,阴阳刚柔和谐交融成就事物的合理存在,按规律变化又自然会生发出出人意料的表现,道理本来就是如此。这道理在天地万物之中表现出来,就高抬阳而下抑阴,伸张刚而曲屈柔,所以人体味到的天地精神也是如此。雄伟而刚劲直截的文章,必定高于温和而深沉柔婉的文章。能作温婉深沉之文的人才,不容易找到。但更为难得的,必定是能作天下雄文的人才。古今写诗的人多了,写诗又写的好的也多,但卓越超然足以称上诗中雄才的,一千多年中只不过几个人罢了。真难啊,这样的雄才太难得了.

    现今的诗人,足以称得上雄才的,莫不是辽东朱子颖?一接触它就感到有光芒升起,诵读它就声气宏壮,顺着读下去就感到不可一世的勃然英气跃动纸间无可压制,回味它就发现奇思妙趣卓然独出其间,这只有子颖的诗能如此了吧?子颖走了之后世上竟然再无这样的雄才了!朱子颖是我同乡刘海峰先生的弟子,他做诗能取用先生的诗法又独出变化。我二十二岁时,首次在京师接触子颖,就知道他是那种天下绝然特出的雄才。从此相知几十年,屡经人世离合变化。子颖出任淮南运使,邀请我主持扬州书院,三年后我回了家,子颖也称病辞官而去,就再也没见过面。

    子颖从小孤弱贫寒,直到他仕途腾达,他胸中精神情怀常显现于诗,读者可从中感受他的胸中块垒。子颖心怀积蕴还没有道尽就身死离世了。他逝后十年,他的长子现任白泉观察使,在江南督运粮食,校订刻印了他的诗集。我和王禹卿先生一同录排修订此集,名为《海愚诗钞》,共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姚鼐作序。

    注释: [1]《海愚诗钞》:朱子颖的诗集。朱子颖字海愚,其生平见前姚鼐《宋双忠祠碑文并序》注。[2]“有其一端”句:指阴阳刚柔只有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却完全没有。亡:无。[3]偾(fèn布)强而拂戾:紧张激烈而违逆乖张。偾:紧张,兴奋。拂戾:违逆不顺。[4]阉幽:蔽塞昏暗。[5]下:贬低。[6]伸刚而绌柔:扬刚而抑柔。[7]温深:温和深厚。[8]即:接触。[9]循之:顺着往下看。御:节制。[10]角立:卓然特立。按以上四句形容朱子颖诗的阳刚之美。[11]延:聘请、邀请。[12]蕴:积蓄。[13]王禹卿: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清代文学家,名画家;乾隆进士,官至云南临安知府。为文尚瑰丽,老归平淡。著有《梦楼诗集》、《赏雨轩题跋》等。

    此文所论,也是文学风格的阳刚阴柔问题。而据此文所论,又可见出作者于阳刚、阴柔二者,更欣赏阳刚之美。作者慨叹“雄才”难得,可见他心目中阳刚之美的境界是很高的。

    2.衰弱文序文言文阅读答案读了有什么感想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答案】①咸:都.②济:渡,渡河.③怠:疲惫.④遂:于是,就.【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评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论语》序言 阅读答案

    ①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强人,他生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追寻人生的理想。

    孔子又是个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不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波逐流,不停地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孔子还是个充满睿智的圣人,这绝不是个人的小聪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创造的大智慧,无论是历代权贵、士子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灵的花朵。

    ②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如生命之树常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主要在于有一部经典性的传家之宝——也是一部镇世镇心之宝——《论语》。 ③《论语》其实是一部内容很丰富,形式又极灵活的书,除了文、史、哲、人生、教育这些大的方面外,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因为它是语录体,所以随时阅读都很方便,而且洗炼井富于启迪。因为它内容丰富,读它就像采掘复合性富矿,不仅收获颇丰而且还会有意外的发现。

    因为它形式灵活,读者可以不必始终劳神,时而细细品味,时而浏览而过,更不须受那些“体系”、“层次”之累。 ④读《论语》还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把握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表现在社会政治方面就是“德政”,这是孔学中处于思想境界高层的内容。

    其精神就孩伐粉和莠古疯汰弗咯是“爱人”,从根本上说,孔夫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人伦有序、重礼、融洽、和谐的社会,因此他要求以德治国。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⑤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所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孔子及其学说的魅力会越加真实地展示出来。人类越发展,作为文化符号的人的本质特征就越突现,先贤的文化遗传就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对于《论语》这部书,我们只能说:它是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12.(2分)提炼第一段话的内容,说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3.(2分)提炼第三段话的内容,说说《论语》这部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特色。

    14.(2分)品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因为它内容丰富,读它就像采掘复合性富矿,不仅收获颇丰而且还会有意外的发现。

    15.(3分)摘录文中的相关句子,为《论语》写一句广告语。 《论语》—— 16.(3分)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央视10台“百家讲坛”节目《谈〈论语〉的魅力》中说:“《论语》就活中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摘录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印证孔教授这句话。

    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