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人的文言文(关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1.关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教育人的文言文还有哪些,关于教育的文言文,古代关于教育的文言文

    2.关于教育的古文名句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5、温故而知新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文言文,教育

    3.关于教育的古文名句..急用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关于教育的古文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5.古文教书育人的句子有哪些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元代.马致远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十则》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1、中国古人讲求“在其位,谋其政”,美国作家爱默生认为“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居于最高的地位”。

    2、唐朝人韩愈将“师者”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宿求上。对于本人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属于“快乐大本营”的范畴。

    3、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

    4、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

    6.关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有哪些

    1.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6.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7.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8.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9.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

    10.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1.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13.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朱熹

    14. 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

    1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7.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短)最好有鉴赏

    《弈秋》(节选)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赏析:同学二人,同是师出名门,可技艺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并非智力的差异,而是用心不专一,功夫不到家。可见,专心致志方能成功。

    《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们吃。

    赏析:教育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至为重要。

    教育人的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