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考试集锦(题文)
1.题文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1)即使 (2)好,妙 (3)因此【小题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小题3】本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试题解析:【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虽”的用法,属于古今异义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这里应注意“自反”“自强”“教学相长”等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文意,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得出“实践出真知”。
还可以得出“教学相长”。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甲)予观
试题答案:小题1:A 小题2:(1)日光 (2)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3)停止(4)没有小题3:(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小题4:雄伟(或:壮阔、横无际涯) 听觉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小题5:乙文作者所写“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甲文中作者以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3.上海市中考课内文言文历年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雎不辱使命*论诗(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师表(第五、六、七段) *书湖阴先生壁 *岳阳楼记*泊秦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沧海 *过零丁洋200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S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扁鹊见蔡桓公 *狼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 *论诗 *游山西村 *咏柳 *观书有感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曹刿论战(第三段) *捕蛇者说(第四段) *周公诫子 *山居秋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望岳 *琴诗 *古从军行 * 元日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七年级(上)*卖炭翁* 书湖阴先生壁 七年级(下)* 论诗(其二)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记* 梅花绝句(陆游)*蜀相* 步出夏门行(其二)九年级(上)*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天净沙·秋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