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欧阳文忠公文言文题(《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爱问知识)

    1.《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祭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22.标题中“文忠”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

    (1分)23.这篇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评价欧阳修。(2分)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天有不测风云,一代文豪欧阳修溘然谢世,非人力可以挽回。

    B.欧阳修的文字或清丽或雄辩,读他的文章,便可推知他的为人。C.欧阳修为官四十年,升降迁贬,颠沛流离,饱尝仕途坎坷。

    D.虽饱经忧患,欧阳修却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一生永不言退。 25.这是一篇祭文,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3分)26.作者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对欧阳修之死,作者真无“悲”情吗?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参考答案:22.(1分):谥号 23.(2分)高远深厚的才识、果敢刚正的气节(或:文学成就、道德情操等)(每项1分,意思接近即可) 24.(3分):D(从文中“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可以推知,晚年的欧阳修过着居家隐处的生活,而非“一生永不言退”) 25.(3分):感情真挚,表达对欧阳修的由衷赞美;语言整散相间,气韵恢弘;结构层层深入,卒章显志;韵体祭文,一唱三叹,低回跌宕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6.(3分):本文一反祭文常例,以不言悲始,借此高度肯定欧阳修的成就(1分),但“亦又何悲”,未必意为不悲,文末“犹为涕泣而歔欷”、“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等,愈说愈悲,悲难自禁(2分)。

    参考译文: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

    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

    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现今全国上下的人士,都在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况我是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交游往来,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2.《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立定大计③,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注】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侄子赵曙为皇子。

    ②指顾:手指眼看,形容动作极其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22.王安石,字,号半山;文题中“文忠”是的谥号。(2分)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蕴含遭受贬谪之意的一项是(2分)( )A.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B.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C.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D.功名成就,不居而去24.对文末“而其谁与归”一句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

    B.赞颂逝者高远的追求与归宿。C.寄托自己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

    D.感慨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多舛。25.首段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从全文看,“公”的不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26.本文第二段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评析。(3分)参考答案:22.(2分)介甫/欧阳修。

    23.(2分)D. 24.(2分)C. 25.(3分)①学识精微、文章灿烂;②气节刚正、品德高尚;③有安邦定国之才略。 (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26.(3分)角度有:语言风格上雄浑豪放;句式上整散结合;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对偶、排比等。

    (任选一个角度,特点1分,举例1分,作用1分)。

    公文,欧阳文忠,言文题

    3.《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

    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达到 B.自公仕宦四十年 仕宦:仕途 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 困踬:遭受挫折 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瞻依:瞻仰依恋10.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①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②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③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④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⑤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⑥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11.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

    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 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

    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3分) (2)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3分)(3)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3分)13.将下面文言文中用斜线“/”断开。(断句不超过6处,3分)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4.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 原文及翻译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

    靠人的努力能够完成的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何况天道不可揣测,谁又能够把它揣测到呢!

    先生生时,已经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又有著作流传于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来辅佐学问的精粹深邃,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就能豪迈雄伟,精巧奇特。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一次次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举步惟艰,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既使被压制了,但最后还会再起用,于是就名闻全国了。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

    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果断迎立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年难遇一回的关键时刻啊。功成名就了,却不居有功而主动退隐,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可以说,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草木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永不消散。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都在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同僚,长期交游往来的像我这样的人,失去又是我一向衷心仰慕的师长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从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伥想,往事不能忘怀,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5.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译文

    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来辅佐学问的精粹深邃,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就能豪迈雄伟,精巧奇特。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一次次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举步惟艰,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既使被压制了,但最后还会再起用,于是就名闻全国了。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

    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果断迎立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年难遇一回的关键时刻啊。功成名就了,却不居有功而主动退隐,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可以说,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草木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永不消散。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都在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同僚,长期交游往来的像我这样的人,失去又是我一向衷心仰慕的师长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从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伥想,往事不能忘怀,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6.谁有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译文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鱓而号狐狸。

    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悲痛啊!(文言叹词),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66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象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象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报复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文人被说成了异端,学者被用到了边远的地方;君子只能以不作为来为朝廷做贡献(保存实力),小人高兴的认为时机来了——就象深渊沼泽,神龙没有了老虎也离开了,变端和怪异就层出不穷,象?鱓飞舞又象狐狸号叫。

    以前先生还没得到朝廷重用的时候,所有人把先生当成隐患心病;等到先生得到重用,又认为先生跟不上形势;到了先生放弃官职的时候,没有不希望他再次得到起用的;到了先生告老还乡,没有不惆怅失望的,又还抱着期望的心情,是因为先生还没有老去衰弱。谁知道先生不再留恋这世间,就这样不给我们追赶机会的走了。难道是厌倦了世间的混浊,洁身自好的走了吗?又难道是百姓没有这样的福分,上天不肯留下先生来?

    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到现在都16年了。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叹词),先生您安息吧(叹词)。

    其实找不到翻译,我自己花了大量时间把这篇翻译过来,看的懂大概,但肯定不是完美正解,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欧阳修,奉为偶像。

    欧阳修出生寒门,幼年丧父,是母亲拉扯大的,所以他为人至孝,最后因为朋党之争而走下坡路,他写过朋党论自解,但是这篇文章应该也是他最致命的文章。

    欧阳修在位的时候,大部分文人政客都是欧阳修提拔上来的,不仅紧象东坡这样,东坡的弟弟苏辙也一样,王安石也得到他的恩惠,所以文中对他的地位评价很高,但这篇文章没有王安石那篇同名文章和欧阳修自己写的一篇祭奠母亲的文章出名,因为文中有些东西写的太明显,不应为后人模范;但该文字里行间毫无娇柔之情,应该所是散文的精品!

    附原文待达人正解!

    7.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译文

    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来辅佐学问的精粹深邃,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就能豪迈雄伟,精巧奇特。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一次次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举步惟艰,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既使被压制了,但最后还会再起用,于是就名闻全国了。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

    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果断迎立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年难遇一回的关键时刻啊。功成名就了,却不居有功而主动退隐,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可以说,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草木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永不消散。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都在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同僚,长期交游往来的像我这样的人,失去又是我一向衷心仰慕的师长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从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伥想,往事不能忘怀,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祭欧阳文忠公文言文题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