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况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白居易谒顾况翻译)

    1.文言文白居易谒顾况翻译

    原文

    顾况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②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③,居即易④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幽闲鼓吹》

    注释

    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 ②.方:正。 ③.个语:这样的诗句。 ④.易:容易。

    译文

    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今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 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启发

    顾况文言文翻译启示,顾况文言文翻译及答案,顾况文言文翻译注释

    2.顾况诗集序.全文翻译

    苏州的山水景色,风姿独秀,瑰异奇丽。

    太湖中的异石,洞庭山上的桔子,以及华亭的鹤鸣,与虎丘、天竺诸佛寺,一个接着一个,秀丽无比,令人欣赏不迭。顾况先生就生在这片秀美的山水中。

    先生的秉赋,聚集了山水的清新;先生的资质,汇聚了大自然的清脱飘逸;先生的文章,像风吹鲜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擅长歌行尤其是七言歌行,气势奔放奔腾,往往就像能够穿透苍天的心脏,探出月亮的腋下,出人意外的惊人之语,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令人读了最为快意。

    李白、杜甫已死了,除了先生之外,还能与谁交往呢? 先生字逋翁,名况,由进士进入仕途,他的为人和他的文章风格相似。先生曾经跟随韩晋公到江南任节度判官,屡次建立很大的功绩。

    入朝任著作佐郎,不能委曲求全,苟且取容,被众人所排斥,出任江南郡丞。过了几年,才弃官而去,不再有北上长安谋官的意向。

    在茅山盖了屋子,意度飘逸,就像古代的三茅君又出现了。最后,寿终正寝。

    我年幼时,曾在扬州孝感寺见过先生。先生身披黄衫,穿着白绢鞳头,眼珠明亮,炯炯有神。

    望过去,真像一块高洁的白玉,像一只飞翔的白鹭。见面交谈后,非常高兴,认为我像扬雄、孟轲,但对来不及见到我成名感到非常遗憾。

    从那时起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知遇的厚意,没有片刻忘怀。 去年,凉国公李逢吉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我跟随他镇守襄阳,有人告诉我,有个叫顾非熊的人,在门口求见。

    一问,原来就是先生的儿子。他拿出先生的诗集二十卷,哭着拿给我看,请我阐扬它。

    这时,正好李逢吉改任宣武军节度使,我整顿行装,随着他一同回到洛阳,因此虽然答应了,但没有实践诺言。现在已经又过去一年了。

    非熊来催促,于是写下以上文字,题在集子的开端,作为序。

    文言文,翻译

    3.顾况戏白居易的翻译

    翻译:白居易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声还没有威震。

    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等到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原文: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

    况目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倦,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蹉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扩展资料启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身的本领,如果有真才实学,即使是物贵的长安居之也易.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物贵的长安是待不住的.人物解析: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茅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况戏白居易。

    4.顾况戏白居易 正确译文

    原文: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译文: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参考资料:。

    5.顾况永嘉译文

    永嘉

    年代:【唐】 作者:【顾况】 体裁:【五绝】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译文:瓯越之地,流传着古老的风俗。风和日丽的江边景致秀丽。什么地方隐隐约约传来仙乐般美丽动听的歌声,原来是那烟波中的岛屿奏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_-!!!原创)

    东瓯(东瓯)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瓯江﹑灵江流域。其首领摇助汉灭项羽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俗称东瓯王。参阅《史记·东越列传》。2.温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东晋时于此置永嘉郡隋废唐时曾复置。3.古星座名。

    形容永嘉的风俗的。这种祀神的乐曲大约同楚词的《九歌》,南朝乐府的《神弦曲》类似。随著唐宋时期各种表演艺术的发展,它也逐渐吸收了各种民间词调演唱故事,这就是最初在浙东沿海流行的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6.“白居易谒顾况”文言文

    【原文】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选自《幽闲鼓吹》) 【注释】 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

    ②个语:这样的诗句。 【翻译】 白居易到长安赴试,刚刚到达京城,用自己的诗歌拜访著名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仔细看着白居易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等到看诗歌,第一首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非常欣赏,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查看全文:。

    顾况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