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甲、乙钓鱼是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钓饵同 结果不同 ---(甲)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乙)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
3、文末“旨哉!意成乎道也”这句话的作用是卒章显志(凸显主题)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甲、乙两老汉画像。甲老汉:钓鱼时,心中坦然眼睛微闭神色安然,使鱼看不清老汉的用意,因而上钩。 乙老汉:一心取鱼,双目盯着鱼,神色在意鱼,使鱼有所察觉。所以鱼跑了。、5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悟出的道理:办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要轻松安然。
2.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 (讨伐 ) 旦(天 ) 子(你 ) 延(伸长 )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 句:( ) ??
(2)如是者三旦。 字: 句:( ) ????点呢?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螳螂 ]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黄雀]欲啄螳螂,而[ 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 和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课文呢???
(2)《螳螂捕蝉》写了 蝉和 螳螂,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3个事物都是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它的身后有祸患啊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意吗?这些是我的答案.我的QQ416777804。愿意的话我们做个朋友吧(不愿意我不勉强)呵呵
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译文
1纥干狐尾
并州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随即就拴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吓得连忙磕头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邻居们说了,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吓得急忙说出实情:“我这是恶作剧,不料想你们竟然一心要杀死我。看来,这狐妖一说也是由人的作用才兴盛起来的呵!”
2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厦η巴
4.文言文练习题
2011届广东高考文言通假字大全 必修1《诗经》两首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通 ,含义: ; 通 ,含义: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通 ,含义: 。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通 ,含义: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通 ,含义: 。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通 ,含义: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含义: 。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含义: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含义: 。
离骚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通 ,含义: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通 ,含义: 。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通 ,含义: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通 ,含义: 。
孔雀东南飞1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通 ,含义: 。1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 ,含义: 。
1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通 ,含义: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通 ,含义: 。
1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通 ,含义: 。必修2赤壁赋19.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通 ,含义: 。
项脊轩志20.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 ,含义: 。21.比去,以手阖门 通 ,含义: 。
与妻书2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通 ,含义: 。2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通 ,含义: 。
逍遥游2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通 ,含义: 。2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通 ,含义: 。
26.三餐而反,腹获果然 通 ,含义: 。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通 ,含义: 。
28.此小大之辩也 通 ,含义: 。29.德合一郡,而征一国者 通 ,含义: 。
30.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含义: 。31.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通 ,含义: 。
必修3蜀道难3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 ,含义: 。琵琶行33.家在虾蟆陵下住 通 ,含义: 。
元曲三首34.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通 ,含义: 。35.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通 ,含义: 。
36.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必修4孔孟两章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3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
39.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劝学4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通 ,含义: 。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4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
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含义: 。过秦论44.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 ,含义: 。
4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4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 ,含义: 。
47.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 ,含义: 。48.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 ,含义: 。
师说4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含义: 。50.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 通 ,含义: 。
晏子治东阿51.属托行,货贿至 通 ,含义: 。52.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53.(晏子)再拜便辟 通 ,含义: 。谏太宗十思疏54.虽董之以严武刑,振之以威怒 通 ,含义: 。
必修5鸿门宴55.距关,毋内诸侯 通 ,含义: ; 通 ,含义: 。56.张良出,要项伯 通 ,含义: 。
5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 ,含义: 。5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含义: 。
5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通 ,含义: 。6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通 ,含义: 。
6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 ,含义: 。陈情表6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 ,含义: 。
6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 ,含义: 。段太尉逸事状64.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通 ,含义: 。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 ,含义: 。66.太尉判状,辞甚巽 通 ,含义: 。
67.宗元出入岐周邠斄间 通 ,含义: 。郑伯克段于鄢68.谓之京城大叔 通 ,含义: 。
69.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通 ,含义: 。70.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 ,含义: 。
71.无庸,将自及 通 ,含义: 。72.段不弟,故不言弟 通 ,含义: 。
73.遂寘姜氏于城颍 通 ,含义: 。7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通 ,含义: 。
75.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通 ,含义: 。报任安书76.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摩 通 ,含义: 。
7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 ,含义: 。78.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 ,含义: 。
7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 ,含义: 。80.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通 ,含义: 。
81.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 ,含义: 。选修2道山亭记82.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 通 ,含义: 。
《张中丞传》后叙83.此矢所以志也 通 ,含义: 。84.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通 ,含义: 。
六一居士传85.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通 ,含义: 。方山子传86.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通 ,含义: 。
寄欧阳舍人书87.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通 ,含义: 。88.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 通 ,含义: 。
89.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通 ,含义: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90.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通 ,含义: 。
原毁91.不若是,强者说于言 通 ,含义: 。心术9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通 ,含义: 。
鞭贾93.则遫然枯,苍然白 通 ,含义: 。兴贤94.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通 ,含义: 。
选修9项羽本纪95.马童面之 通 ,含义: 。苏武传96.女为人臣,不顾恩义 通 ,含义: 。
9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通 ,含义: 。98.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通 ,含义: 。
99.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通 ,含义: 。100.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含义: 。
101.空自苦亡人之。
5.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
6.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求原文 不要翻译
展开全部1、李邕鉴真迹 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 2、范仲淹以工代赈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3、贪官不如盗贼 雷于粤为最远郡。
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
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莫能察也。
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暨监司使,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 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
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
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
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
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
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
于是雷人之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云。 东陵生闻而叹日:”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不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逾他守也。”
或曰:”彼非贤也,将间而括其藏与其郡人之资以逸。”曰:”有之。
今之守亦孰有不括其郡之藏若赀而逸者哉!”愚山子曰:”甚哉,东陵生言也!推其意足以砥守。” 4、宰臣善辩文公(晋文公)之时,宰臣上灸而发绕之。
文公召宰人而谯”读音qiao四声,责问)之曰:”女”通‘汝’)欲寡人之哽邪?奚为以发绕灸?”宰人顿首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援砺”读音li四声,磨刀石)砥”读音di三声,磨)刀,利犹干将”读音gan、jiang一声,古代善铸宝剑的人。这里指利剑)也,切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读音luan,二声,肉块)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灸熟而发不烧,臣之三罪也。
堂下得无微”隐匿,暗中)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5、严母教子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6、阿留传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
7.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译文
1.纥干狐尾 并州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
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随即就拴在了衣服后面。
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
他吓得连忙磕头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邻居们说了,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吓得急忙说出实情:“我纥干,只是开玩笑罢了,为什么专门杀我?“ 2.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3.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捡了几枚蝗虫卵念念有辞道:"粮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古时认为蝗虫有灵异,修有奶奶庙,因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杀.而在古代一但发生大灾都认为是上天降的惩罚)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在降罪百姓了),将要吞下去,边上的人谏道:"不能吃啊!吃了可能要生病的!"太宗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 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4.陶侃惜谷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
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5.书法家欧阳询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6.李廙 李廙是尚书左丞相,人品很好很清廉。他的表妹是刘晏的妻子。
当时刘晏掌握大权,刘晏曾经到过李廙的房间,看到李廙挂在门上的帘子很破旧了,就让手下悄悄的测量门的长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然后送给李廙。刘晏去李廙家三次,都没敢说这个事情然后就回去了。
7.少年治县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
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
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8.鹦鹉灭火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9.农妇与鹜 过去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隐约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
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收口慢慢痊愈,(野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几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他们,孵出的小鸭成群。
又过了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就是因为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 10.治驼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
"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
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11.刘氏善举 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
8.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
1.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
3.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
4.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