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父之言文言文翻译(《节选自明史·鲁穆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爱问知识)

    1.《节选自明史·鲁穆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鲁穆,字希文,天台人。

    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

    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

    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

    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

    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

    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

    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

    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

    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 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所司纳林赂,坐诉者 坐:定罪 B.穆廉得其实 廉:廉洁C.穆上章劾之,不报 报:答复 D.穆治之不少贷 贷:宽恕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 比谒选,有司馈之赆 曾不知老之将至B。

    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 泉涓涓而始流C。 还,以疾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李之宗人诉于官 不拘于时,学于余2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C )①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②仁宗监国,屡上封事③理冤滥,摧豪强 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 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2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C.鲁穆生活简朴,拒绝馈赠,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执法严明。

    他的儿子鲁崇志有他父亲的风范。D.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译文:我将要去做官了,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残害州里吗?(准确翻译“利物”“乃”“厉”,意思顺畅)(2)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

    译文:)周允文就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把妾生的小儿子嘱托给他照料。(准确翻译“析”“属”和介宾短语后置,意思顺畅)【参考译文A】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

    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出身。 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

    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

    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 迁任福建佥事。

    清理冤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

    李家族人到官府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 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杀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

    漳县人周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

    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生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于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

    民众都称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贷。

    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

    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

    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他不接受。

    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尹,廉洁刚直有乃父风范。

    穆姜慈仁文言文翻译,穆姜文言文翻译,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2.《李穆字显庆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

    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沂、陇。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

    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周太祖首建义旗,穆便委质,释褐统军。 永熙末,奉迎魏武帝,授都督,邑三百户。

    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

    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以故得免,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成我事者,其此人乎!”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擢授武卫将军。

    初,芒山之败,穆以骢马授太祖。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封穆姊妹皆为郡县君,宗从舅氏,颁赐各有差。

    转太仆。从于谨破江陵,增邑千户,进位大将军。

    击曲沔蛮,破之,授原州剌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穆当从坐。

    先是,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及远临刑,泣谓穆曰:“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

    将复奈何?”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浙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释焉。

    未几,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复爵安武郡公。 武成中,子弟免官爵者悉复之。

    高祖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穆锁其使,上其书。

    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子之服也。

    穆寻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高祖既受禅。

    上素嫌台城制度迮小,又宫内多鬼妖,苏威尝劝迁,上不纳。 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至是,省穆表,上曰:“天道聪明,已有徵应,太师民望,复抗此请,则可矣。”遂从之。

    (选自《隋书·李穆传》,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穆贵,赠司空 及:等到B.击曲沔蛮,破之 破:攻克,打败C.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用:任用D.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 拜:被任命为,担任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汉骑都尉陵之后也 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B.以: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以故得免C.于: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 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D.其: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沂、陇 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9.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李穆“智勇双全”的一项是①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②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③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 ④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⑤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 ⑥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穆自称是汉朝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其父亲李文保在李穆富贵后,被追赠为司空。 B.李穆随从于谨攻破江陵,进攻曲沔蛮,并攻克了它,被授予了原州刺史一职,并被封为仪同三司。

    C.宇文护执政时李穆被贬为庶民,他的儿子们也都被罢免了官职。武成年间,他的儿子们被免去的官职爵位又都恢复了。

    D.皇帝嫌弃台城规模狭小,且宫内多鬼妖,苏威曾经劝皇帝迁都,皇上没有批准。李穆上奏,获得批准。

    参考答案:文言7.C(用,听从,奉行) 8.B(A.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李穆;B.均为连词,因为;C.介词,在/介词,给;D.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他的,李远的)9.B(②是写李穆的风度和气节,⑤是写李穆的忠义,⑥是写皇上看了太史的奏状后内心的反应。 注意题干中的“直接”和“智勇双全”两个要求。)

    10.B(对应文段出现在第一段的结尾,是说李穆的长子李惇被封为仪同三司,而选项混淆对象,说成是李穆。)。

    文言文,之言,翻译

    3.文言文李穆救驾原文

    《隋书•李穆传》

    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沂、陇。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周太祖首建义旗,穆便委质,释褐统军。永熙末,奉迎魏武帝,授都督,邑三百户。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以故得免,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成我事者,其此人乎!”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擢授武卫将军。初,芒山之败,穆以骢马授太祖。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封穆姊妹皆为郡县君,宗从舅氏,颁赐各有差。转太仆。从于谨破江陵,增邑千户,进位大将军。击曲沔蛮,破之,授原州剌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

    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穆当从坐。先是,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及远临刑泣谓穆曰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浙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释焉。未几,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复爵安武郡公。武成中,子弟免官爵者悉复之。

    高祖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穆锁其使,上其书。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子之服也。穆寻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高祖既受禅。

    上素嫌台城制度迮小,又宫内多鬼妖,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至是,省穆表,上曰:“天道聪明,已有徵应,太师民望,复抗此请,则可矣。”遂从之。

    4.独醒杂志的鲁直之字文言文翻泽

    《独醒杂志》之“鲁直之字近于俗”

    原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5.文言文翻译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穆父之言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