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
【小题】D【小题】D【小题】B【小题】C【小题】(1)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2)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解析:【小题】D(过,超过)【小题】D(A相:①互相,②表示动作倾向一方;B而:①却,②因而;C且:①何况,况且,②并且;D以:因为。
)【小题】B(①是说灌夫、郑当等人,⑥是通过淮南王的话侧面表现汲黯的忠直。)【小题】C(文中没有“引起他们不满的意思”。)
【小题】(1)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倨”“面”“忍”“以”“附”各1分,句意1分。)
(2)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下”“尊重”“拜”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 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
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
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 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
皇上闻讯,召汲黯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吏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
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仪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时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
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爱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
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盖东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树叶振掉那么容易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 爱
【答案】【小题1】D 【小题2】B【小题3】C【小题4】(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夺”在此是“改变”的意思。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B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却。A代词,他(们)。
C介词,替。D介词,在。
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把握住重点实词“上”即可。 注意句式结构的对仗,注意虚词,注意词语的顶针,落脚在文意的把握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分析:按照“信、达、雅”的原则,首先关注几个重要字的字字落实。 第1小题中的“以”“切谏”“内”“迁”各占1分;第2小题中的“卑”“奉”“独”“亢礼”各占1分;第3小题的“贤”“所疑”“遇”“加”各占1分。
第(1)句难点在“切谏”的翻译,不可译作“恳切地进谏”,因为不合语境——“恳切进谏”,何遭“迁东海太守”之祸?只可译作“直言极谏”或“极力进谏”。 第(2)句难点在“亢礼”的翻译。
应译作“以对等礼仪相待”。考生可联想到成语“分庭抗礼”:原指古代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东西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相待。
后用来比喻双方地位和势力相当,可相互抗衡。此处“亢礼”即“抗礼”(“亢”与“抗”相通),用的自然是古义,平等相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武帝认为他贤德就赦免了他的罪。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庄助又替他请假。
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自己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 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
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有人劝汲黯说:“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踞厕:坐于床侧。
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3.汲黯传的原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合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
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
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
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扩展资料:
《汲黯传》署款为赵孟頫,不过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俞和仿赵之作。而本人临过赵孟頫的《汲黯传》也临过俞和的《临乐毅论》,通过实践对比,感觉《汲黯传》不像是俞和所书。
俞和虽然是学赵孟頫最成功的一位,也是仿赵孟頫书最多水平最高的一位,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
观此《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而此帖最后3行落款虚和端庄更是俞和达不到的。
另外此帖第11、12页,也就是第6幅图的两页不慎遗失,为明代小楷大家文征明所补写,文征明尽量仿原帖风格,但前后对比,还是能写出风格上的较大差异,但同样精彩。这是赵孟頫与文征明两位小楷大家跨越数百年的合璧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汲黯传
4.关于古文史记中汲黯传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翻译,词类活用等等
汲黯传》为元代书法家赵孟�\的小楷代表作。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汉武帝时任东海郡太守,以敢面折廷诤著称。《史记》《汉书》均有传。延佑七年九月十三日,赵孟�\用小楷抄录《史记•汲黯传》,自谓“有唐人之遗风,余仿佛得其笔意如此”。书法瑰丽挺拔,秀匀独绝。既不过刚也不柔俗,颇存王羲之《乐毅论》的笔意,又具欧阳询、褚遂良的风韵,是赵氏晚年的杰作。本帖用笔采用王羲之的内擫法,行笔中段紧敛约束,转角处以顿折为主。笔势多用一拓直下法,极少相向、相背的取势。出锋坚利,撇捺舒展。横轻竖重,主笔明显。点画清丽,笔笔送到。结体大都方正,间有狭长者,亦随体赋形,各尽所宜。上下字之间,排比紧密。纵有行,横无列,字距比行距较窄。参差错落,活泼多姿。帖中段缺197字,为文征明补书。
原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诛,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蛉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史记·汲郑列传》)
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为父亲而袭任官位。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肃使人畏惧。孝素帝驾崩,太子即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观察。汲黯还没到达那里,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乙汲黯回来报告说:“家里人弄着了火,房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吏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蛉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但是汲黯见田蚡不首行跪拜礼,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真是卤莽!”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藉说:“天子任命公卿等辅佐的大臣,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5.史记 汲郑列传 汲黯字长孺 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
靠父亲保举, 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 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 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 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 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 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 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 去过问。”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 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 。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 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 ,不必多忧。
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 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 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 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 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 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皇上 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 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 官还乡。
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 。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 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汲 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 ,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 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 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 了,并不苛求小节。
他体弱多病,经常 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 ,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 赞他。
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 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 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 内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 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
至于汲黯进见 ,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 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 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 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 议。
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 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 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 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 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 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 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 ,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 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 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 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 “汲黯爱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 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 。
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盖东 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树叶振掉那么容 易了。” 当今天子已经多次征讨匈奴大获战绩, 汲黯主张与胡人和亲而不必兴兵征讨的 话,他就更加听不进去了。
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 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 、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 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
不久,公孙弘升 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 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 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 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 一点儿怨言,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 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 后来的堆在上面。”
皇上沉默不语。一 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说:“一个人 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 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
6.汲黯出使译文
汲黯出使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