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1.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4)虽.有至道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教学相长也(长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旨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 2、不知其善也: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一词多义:(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教)

    特殊句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

    句。

    也。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义86例,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案,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200例

    2.高中常见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

    (《乐羊子妻》) 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古义:两个词。

    “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0、学者 古义:两个词,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墨池记》) 31.(1)。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3.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总结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 垄断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 自信 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 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 实弹 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 不好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 即使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 留意 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 老子 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 丈人 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 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有志节操守的男子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更不用说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的地方 扶老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出身低微,行为鄙鲁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 深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 有意 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 有时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 鞠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恭敬,谨慎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 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渐渐 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活泼玩皮 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此,在这上 大风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 小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 以为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 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 不避 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 人情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 县官 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 或者 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 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出来给……看 约束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信约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上前;进,进献 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趁机 美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嫔妃 以往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 宣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扬言 亲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父母兄弟 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他实际上 横行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北面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面朝北,指臣服 殷勤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关切、问候 中国 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指现在中原地区 不过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 不超过 形成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形势形成 从事 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官名 妻子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儿女 初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刚刚开始 所以 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 风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 具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形体齐备 故事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所以,事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旧例 口舌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代指言辞 无聊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处境困窘,没有依靠 慷慨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山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崤山以东 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祖辈与父。

    4.高中必记的所有古今异义词有哪些呢?

    1. 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如,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2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1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仅”,如:不啻增二十倍焉;2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吗”,如:吾射不亦精乎。 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表示委婉反问,1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2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1意思是“就停止”,如:臣请三言而已矣;2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意思是“罢了”、“就是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来”,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

    9.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 10. 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怎么能”,做连词,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同,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11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中表性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2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可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1做状语,译为“怎么”,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2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此为何若人也?3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么办”、“怎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4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13何所,是由“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的倒装,表示询问,如:问女何所思? 14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1是由动词“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干什么”,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何+动+为”的格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么”,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是由介词“为”和疑问代词“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为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 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式“……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 18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语,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如,可得闻与? 19,可以,由助动词和介词组成,1做状语,相当于“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相当于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如,可以无悔矣;与“可以”同类的结构还有“足以”、意思是“是用来”或“能够”,如,火尚足以明。 20奈何,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何奈”的倒置,表示询问,以示强调,意思是“怎么对付”,1做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如市义奈何?3做谓语,宾语要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把、拿)……怎么办”,如,虞兮虞兮奈若何?4做“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1且夫,由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进层,意思是“再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然而,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分句,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如,然而成。

    5.求高中文言古今异意词

    古今异义词语112例 说明:(一)例句因较为著名或语境较为充分,均未指明出处; (二)因今义一般较为明显,释义侧重古义。

    1.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2. 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3. 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4. 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5. 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6. 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7. 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义:纵横驰骋。今义:略。)

    8. 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的人。)

    9. 是非: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古义:这不是。今义:略。)

    10.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1.野人: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古义:住在郊野的农民。今义:略。)

    12.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略。)

    13.莫非: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古义:没有什么不是。今义:表示揣测或反问的副词。)

    14.舅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古义:公婆。今义:略。)

    15.爪牙:祈父予王之爪牙 (古义:得力的帮手和武士。今义:坏人的党羽。)

    16.颜色: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今义:略。)

    17.形容: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加以描述。)

    18.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恢复。今义:略。)

    19.无论:问其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20.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1.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略。)

    22.妻子:子布、元表等人各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略。)

    23.消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古义:消失、生长。今义:略。)

    24.于是:晋于是始墨 (古义:从此。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吾祖死于是 (古义:在这件事上。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25.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于是写。今义:略。)

    26.县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宫日有廪稍之供 (古义:朝廷。今义:略。)

    27.其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

    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 28.殷勤:致殷勤之意 (古义:恳切慰司。

    今义:热情周到。) 29.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皇帝的妃嫔。

    今义:美貌的女子。) 30.具体: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古义:形体完备而规模较小。

    今义:特定的,不笼统的。) 31.痛心: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下相逐 (古义:痛恨。

    今义:极其伤心。) 32.婚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亲家。

    今义:夫妻关系。) 33.长者: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古义: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老的人。) 34.迁徙:然陈涉……而迁徙之徒也 (古义:被征发的人。

    今义:迁移。) 35.智力: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力量。

    今义:略。) 36.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略。) 37.治理:(尹翁归)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古义:太平清明。

    今义:略。) 38.中伤: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古义:内心不高兴。

    今义: 恶意诽谤他人。) 39.事情: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古义:事情的真实情况。

    今义:略。) 40.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41.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42.交通: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 (古义:交往。

    今义:略。) 43.绝食: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古义:吃不上饭。

    今义:略。) 44.学问:(王)尊窃学问,能史书 (古义:学习请教。

    今义:略。) 45.河南、河北: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46.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今义:略。) 47.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8.明日: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9.轻易:李文忠守严州,帝欲召还。

    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古义:随便改换。今义:随便;容易。)

    50.稍稍: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地。今义:稍微。)

    51.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 (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

    52.意思:陆逊意思深长 (古义:内心思想。今义:略。)

    53.结束:与村中少年结束而出 (古义:整理好行装。今义:略。)

    54.下车:(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古义:到任。今义:略。)

    55.中外:既而契丹。

    6.高中语文

    隔离古义:1、断绝来往。

    2、隔断。今义:将有传染性的人或动物河健康的人或动物分开。

    往往古译:处处 今译:经常因为古义:“因此”和“为”的连用,如"因为写"(琵琶行 白居易)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向前:古意:以前的,从前的 今意:朝向前方以为古义:以(之)为=把~~作为~~ 今义:认为老大 今义:长史,长子,船老大;古义:年龄大。东山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在古代,▲ 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 《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在现代,学者多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文人,但也不乏自然科学专家。▲ 学者,又名学人,近义词可以是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

    众人: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的意思。

    小学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从而 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不必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根本古义 树木的根部今译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