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文言文翻译(古文翻译)
1.古文翻译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叁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汉滩,其峡盖自
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
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
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
崩滩”。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
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
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叁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叁峡巫峡长,猿鸣叁
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
两郡督邮争界於此。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 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
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江水
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
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
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 既高,加以江
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
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
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
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秀峰,奇构异形,
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
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
千古矣。”
整篇大意:
(一)自“江水又东迳广溪峡”至“夏后疏凿者也”
记叙三峡之首乃广溪峡。
(二)自“江水又东迳巫峡”至“盖因山为名也”
记叙巫峡因山为名。
(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至“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叙三峡四时山景。
(四)自“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至“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
记叙东界峡有奇石。
(五)自“江水又东迳流头滩”至“上水百日也”
描写流头滩上水之难。
(六)自“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至“因名曰人滩也”
记叙人滩石景。
(七)自“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至“回望如一矣”
记叙黄牛山、滩附近江水纡洄。
(八)自“江水又东迳西陵峡”至“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记叙西陵峡山水之美。
2.文言文砚眼翻译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编辑本段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3.中医上怎么解释咽炎
咽炎在中医又叫“梅核气”,其病因认为是与“肝气郁结”、“痰湿内阻”有关。
慢性咽喉炎的主要症状是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状尤其会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咽喉为肺胃的门户,如肺胃有蕴热,火热上炎,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慢性充血,粘膜干燥而发病。另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咽喉干燥,久而也可发为本病。本病的病变在于咽喉,但其病理形成与肺、肝、胃、肾有密切关系。
1.1 肝胃气逆,痰凝气滞 主证:咽喉有异物感,轻则如有痰团或有小树叶,重则如有梅核阻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咽喉不痛但觉发紧,饮食吞咽顺利,胸闷气短,甚至胃脘痞闷,夜间咽喉干燥。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和胃,清利咽喉;方药:理气消梅汤。白术12g,茯苓20g,陈皮12g,半夏12g,香附15g,川朴12g,紫苏12g,牛蒡子15g,桔梗12g,豆根12g,射干12g,广木香12g,麦冬20g,甘草12g。方中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祛湿燥痰,和胃降逆;香附、川朴、紫苏、广木香疏肝理气宽中;牛蒡子、桔梗、甘草、射干、豆根清利咽喉,养阴生津。
1.2 肺胃有热,气血壅结 主证:咽喉干燥疼痛,每因语言多或食刺激食物而加剧。风热外感,亦可使症状加重。咽喉有发哽的感觉。咽喉检查呈慢性充血,粘膜干燥。舌苔薄微黄,舌质红,脉象大或数。治法:凉血活血,清利咽喉。方药:清热消梅汤。元参12g,生地25g,丹皮15g,赤芍15g,知母15g,黄芩15g,麦冬15g,桔梗12g,牛蒡子15g,豆根12g,青果15g,方中元参、生地、丹皮凉血活血;知母、黄芩清肺胃之热;麦冬配牛蒡子、豆根、青果、桔梗、甘草清利咽喉;有痰可加贝母12g。
1.3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主证:咽干口干,夜晚较甚,咽喉有发哽感,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沉细或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方药:滋阴清梅汤。蒸首乌18g,川牛膝18g,丹皮15g,女贞子15g,乌梅12g,石斛15g,麦冬15g,青果12g,桔梗15g,牛蒡子12g,豆根12g,甘草12g;方中蒸首乌、川牛膝、丹皮、女贞子、乌梅滋阴降火;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青果、牛蒡子、豆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
慢性咽炎为难治之症,而且病程漫长,所以护理更为重要。内容不外乎饮食、居处、劳逸、服药和精神五方面的护理。这五者,在慢性咽炎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
1、严禁烟、酒、辛辣。《顾氏医案》:“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
2、注意营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五常政大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都是强调营养的。
3、生活和工作,需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寿世保元》认为:“人卧室宇,当令清净。净则受灵气,不净则受故气。故气乱人。”
4、居室要寒暖适宜。
5、注意劳逸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过度操劳者,必伤必病。《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物是过分优逸的同义词。志丧者形必涣散衰败。
6、戒多言。言多损气,气损致津伤。
4.鸲鹆眼砚文言文翻译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