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令狐整(文言文阅读旧唐书令狐彰传)
1.文言文阅读 旧唐书令狐彰传
令狐彰,京兆富平人也。远祖自炖煌徙家焉,代有冠冕。父濞,天宝中任邓州录事参军,以清白闻,本道采访使宋鼎引为判官。初任范阳县尉,通幽州人女,生彰,及秩满,留彰于母氏,彰遂少长范阳。倜傥有胆气,涉猎书传,粗知文义,善弓矢,乃策名从军,事安禄山。天福中,以军功累迁至左卫员外郎将。
安禄山叛逆,以本官随贼党张通儒赴京师,通儒伪署为城内左街使。王师收复二京,随通儒等遁走河朔,又陷逆贼史思明,伪署为博州刺史及滑州刺史,令统数千兵戍滑台。彰感激忠义,思立名节,乃潜谋归顺。会中官杨万定监滑州军,彰遂募勇士善于水者,俾乘夜涉河,达表奏于万定,请以所管贼一将兵马及州县归顺,万定以闻。自禄山构逆,为贼守者,未有举州向化,肃宗得彰表,大悦,赐书慰劳。时彰移镇杏园渡,遂为思明所疑,思明乃遣所亲薛岌统精卒围杏园攻之。彰乃明示三军,晓以逆顺,众心感附,咸悉力为用。与贼兵战,大破之,溃围而出,遂以麾下将士数百人随万定入朝。肃宗深奖之,礼甚优厚,赐甲第一区、名马数匹,并帷帐什器颇盛,拜御史中丞,兼滑州刺史、滑毫魏博等六州节度,仍加银青光禄大夫,镇滑州,委平残寇。及史朝义灭,迁御史大夫,封霍国公,寻加检校工部尚书。未几,检校右仆射,余并如故。
彰在职,风化大行。滑州疮痍未复,城邑为墟,彰以身励下,一志农战,内检军戎,外牧黎庶,法令严酷,人不敢犯。数年间,田畴大辟,库藏充积,岁奉王税及修贡献,未尝暂阙。时犬戎犯边,征兵防秋。彰遣属吏部统营伍,自滑至京之西郊,向二千余里,甲士三千人,率自赉粮,所过州县,路次供拟,皆让而不受,经闾里不犯秋毫,识者称之。然性识猜阻,人有忤意,不加省察,辄至毙踣,此其短也。临终,手疏辞表,诫子以忠孝守节,又举能自代。表曰:
臣自事陛下,得备籓守,受恩则重,效节未终,长辞圣朝,痛入心骨,臣诚哀恳,顿首顿首。臣受性刚拙,亦能包含。顷因鱼朝恩将掠亳州,遂与臣结怨,当其纵暴,臣不敢入朝,专听天诛,即欲奔谒。及鱼朝恩死,即臣属疾苦,又遭家艰,力微眼暗,行动须人,拜舞不能,数月有阙。欲请替辞退,即日望稍瘳,冀得康强,荣归朝觐。自冬末旧疾益重,疮肿又生,气息奄奄,遂期殒殁。不遂一朝天阙,一拜龙颜,臣礼不终,忠诚莫展,臣之大罪,下惭先代,仰愧圣朝。臣竭诚事上,誓立大节,天地神明,实知臣心。心不遂行,言发自痛。当使仓粮钱绢羊马牛畜一切已上,并先有部署;三军兵士,州县官吏等,各恭旧职,祗待圣恩。臣伏见吏部尚书刘晏及工部尚书李勉,知识忠贞,堪委大事,伏愿陛下速令检校,上副圣心。臣男建等,性不为非,行亦近道,今勒归东都私第,使他年为臣报国,下慰幽魂。临殁昏乱,伏表哀咽。
上览表,嗟悼久之。特下诏褒美曰:
中卫社稷,外修疆事,合于一体,以靖庶邦,其在有终,谓之不朽。观前代文武通贤,有匡时戡难,挞于大化,不忘时君,未尝不嘉尚而流叹也。今有忠烈之臣彰,刚直形外,纯和积中,本于孝敬,辅以才略,统制籓阃,服劳王家。往以母老,躬于就养,岂不恋阙,以兹旷年。及苴麻在艰,优谕权夺,踊绝伤足,泪尽丧明,入觐之期,良愿莫遂。想其风彩,久轸顾怀,遽见沦没,用深追悼。嗟乎!方疾之时,以情自疏,无所有隐,见之于词。复节守常,条上军簿,请择良帅,命于中朝。乃令遗胤,爰归东洛,教忠以报国,约礼以居丧。古人所谓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夫岂远哉!节概诚亮,高绝无邻,喟然感伤,鉴寐增恸。有以见东州士大夫勤王尊主之志,用嘉其休,可以垂范,宣付史馆,式昭名臣。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令狐整,字延保,敦煌? 爱
【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B【小题4】(1)起初,张保等人将图谋作乱,顾虑令狐整坚守正义不会跟从他,在杀了成庆之后,想趁机杀了令狐整。
(2)令狐整推辞不敢担任,很是违背了晋公护的意愿,晋公护因此疏远了他。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任:动词,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元荣称赞令狐整的话;③是张保面对令狐整的威望,担心自己的部下发生叛乱;⑥是称赞令狐整执法公平。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B项,邓彦只是偷偷占据了瓜洲,抗拒朝廷,但并没有发生叛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虑”“既”“因”每个1分,大意2分;(2)“当”“颇”“忤”每个1分,大意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令狐整,字延保,是敦煌人。令狐整幼年聪明机敏,深沉有见识和度量。
刺史魏东阳王元荣征召令狐整为主簿,又加任荡寇将军。元荣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曾经对自己的僚属说:“令狐延保,是我们西部地区有美好名声的人,将来能够成为国家的重臣,哪里是小小的州郡官职能够拴得住的?”不久,魏孝武帝向西迁都,河右地区发生变乱。
元荣依靠令狐整的防御打击乱贼,州县境内获得安宁。等到了邓彦偷偷占据瓜州,抗拒朝廷不接受官员接替的时候,令狐整与开府张穆等人秘密响应朝廷使者申徽,逮捕了邓彦并把他押送京师。
不久,瓜州城里的一个人张保又杀了刺史成庆,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一起发动叛乱,计划占领河西地区。 起初,张保等人将图谋作乱,顾虑令狐整坚守正义不会跟从他,在杀了成庆之后,想趁机杀了令狐整。
但是因为令狐整威望很高,又恐怕自己的部下会叛乱,于是就不敢加害令狐整。虽然外表上非常敬重令狐整,实际上内心里非常忌恨他。
令狐整也假装亲近依附他,而暗地里想方设法除掉张保。 他暗地里让自己亲近的人劝说张保说:“您和宇文仲和互为唇齿,如今东面的朝廷军队逼近凉州,宇文仲和的形势就孤单危险了,恐怕他不能抵挡。
(我们)应当分派一支精锐部队,星夜救援宇文仲和。两个州联合力量,那么东面的朝廷军队就可以战胜了。
然后地界得以保护,老百姓得以修养生息,这是上等的计策。 ”张保认为这个计策很好,却不知道应该任用谁(去完成这一任务)。
令狐整又令人劝说张保说:“观察历代的成功和失败的事情,全在于用人选人,(如果)选择的人不对,很快就会导致失败。令狐延保兼有文武之才,才能足以统领军队,如果让他做将领,没有不成功的。
”张保采纳这一计策,因为令狐整的父亲、兄弟都在城内,不怀疑令狐整,于是就让令狐整率军出发。令狐整到了玉门郡,召集豪杰,数说张保的叛逆罪行,飞奔回军袭击张保,州人平时佩服令狐整的威名,都背弃了张保来投靠令狐整。
张保逃奔吐谷浑。令狐整把这些情况一一写成表章上奏给朝廷。
朝廷征召令狐整进京,授予寿昌郡守的职务,封为襄武县男爵。令狐整因为国家的变乱还没有平定,经常希望整个家族为朝廷效力,就率领两千多乡亲进入朝廷,跟随军队征讨叛贼。
令狐整善于统领军队,亲自和士兵同甘共苦,因此,他的士兵们都忘记了军旅的艰苦,竭尽全力为其所用。 令狐整多次升迁,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官衔。
孝闵帝登基,任命令狐整为司宪中大夫,令狐整执掌法律公平,被当时的人们称赞。晋升爵位为彭阳县公。
令狐整平时就能够判别情况的真假,尤其通晓治理国家的办法,恭敬谨慎廉洁,时常警惕自己不能骄傲自满,因此,历经朝廷内外的官职工作,所在的地方都被人们称赞。 晋升官位为大将军。
晋公护刚刚开始执政的时候,要委派他担任亲信重要的职位。令狐整推辞不敢担任,很是违背了晋公护的意愿,晋公护因此疏远了他。
等到晋公护获罪被诛杀,投靠他的人都被依法处死,而唯独令狐整得以保全。当时的人们称赞令狐整先知先觉。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于园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
1。
①建筑园子 ②款待,殷勤招待 ③顺着,沿着 ④柔顺的样子,这里是舒坦的意思2。(1)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的。
(2)瓜州的各座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显扬。 (3)两层屋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上,四面的门高大宽敞。
3。特点是假山奇特。
三个方面“以实奇”、“以空奇” 、“以幽阴深邃奇”。 (2分)4。
B。(2分)5。
列数字,前堂石坡高二丈;作比较,至于园可无憾矣(4分)(答出两点即可)1。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这里“园”名词用作动词,建筑园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3】试题分析: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或从原句中总结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4。4】试题分析: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特别掌握有关“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B中都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阅读文言文《隋书.令狐熙传》
【令狐熙简介】 令狐熙(生卒年不详),字长熙,耀州人,令狐整之子。
生性严谨,有雅量,虽在家里,也终日很严肃。不随便与宾客交结,凡是交结的,必定是一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 北周时被任为吏部上士,后转夏官府都上士。
位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入隋任鸿胪少卿,封武康郡公。
后因被诬陷贪污,忧愤而死,终年六十三岁,有子令狐德棻。【隋书·令狐熙传——原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 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 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
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隋书·令狐熙传——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 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 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 了后代。
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
他先后担任司 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
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 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
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 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
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 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
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 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
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 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 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
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 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
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 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 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付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
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 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
5.阅读文言文《隋书.令狐熙传》
【令狐熙简介】 令狐熙(生卒年不详),字长熙,耀州人,令狐整之子。
生性严谨,有雅量,虽在家里,也终日很严肃。不随便与宾客交结,凡是交结的,必定是一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 北周时被任为吏部上士,后转夏官府都上士。
位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入隋任鸿胪少卿,封武康郡公。
后因被诬陷贪污,忧愤而死,终年六十三岁,有子令狐德棻。【隋书·令狐熙传——原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 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 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
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隋书·令狐熙传——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 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 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 了后代。
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
他先后担任司 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
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 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
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 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
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 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
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 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
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 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 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
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 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
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 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 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付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
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 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
6.旧唐书中萧德言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 萧德言是雍州长安人,是(已故)齐朝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
原本是兰陵县人,陈朝灭亡后,(全家)迁到关中。他的祖父萧介,是梁朝的侍中、都官尚书。
他的父亲萧引,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很有名望。
萧德言广泛地涉猎经史典籍,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被授予著作郎之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于学问,从白天到夜里,毫无休息倦怠的意思。每当想打开《五经》(阅读学习,一定要整饬衣服,沐浴更衣,端坐于前才可对书而读。
妻子和子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不感到辛苦吗?” 萧德言说:“尊敬先圣的言论学说,难道能怕这样(麻烦)吗!”当时高宗做晋王,下诏命萧德言讲授经业。等到(高宗)升任太子,(萧德言)仍然兼任侍读。
不久因为年老,请求退职,太宗不答应。又给他写信说:朕遍观前代之事,详览儒林之士,达到颜渊、闵子骞的才能的人,不能长寿;(达到)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德行的人,学问又有所不及。
只有您幼年及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获得美誉。闭门苦读,囊括了《六经》典籍;勤苦攻读,包罗了百家学说。
自从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以来,学校不再闻名,儒道学说跌至低谷,《诗》《书》典籍被扔弃。回顾古代的典籍,常常因此而伤怀。
每用伤怀。近年以来,天下无事,朕正想建立礼乐制度,偃武修文。
您年龄已老,文教工作要靠谁(来做呢)!朕希望您还才德正盛,高卧即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使济南的伏生,重生在今日;使“关西的孔子”杨震,依然能在当今显扬盛名。(如此)美好的声名和威望,多么美好啊!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如何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有什么可说的呢!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
贞观十七年,被授予秘书少监之职。两宫的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
贞观二十三年,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养,得到批准。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97岁。高宗为此停止上朝,追赠太常卿。
著有文集三十卷。原文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
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
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
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
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
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
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百氏。
自隋季版荡,阇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穽。眷言坟典,每用伤怀。
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故显于当今。
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
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
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
高宗为之辍朝,赠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后晋·刘昫等人编著的《旧唐书·萧德言传》,讲述了文学家萧德言的经历。《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作者简介 刘昫 (xù)(887年—946年),字耀远,五代时期政治家,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人。
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明宗即位时,加兵部侍郎,迁端明殿学士。
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唐书》(南宋之后称为《旧唐书》)。
刘昫风度仪容优美,和他的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好学闻名于燕、蓟一带。后来,刘昫的哥哥刘暄被仇家杀死,刘昫于是避难到沧州。
唐庄宗即位,拜任刘昫为太常博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明宗时,多次升迁至兵部侍郎任职。
唐明宗素来看重刘昫而喜爱他的风韵,升任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获得这些为荣耀。
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
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昫诣中兴殿门谢,是日大祠不坐,句入谢端明殿。昫自端明殿学士拜相,当时以此为荣。
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 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