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下册文言文精品练习(九年级下测文言文及翻译)
1.九年级下测文言文及翻译
九上 ①《陈涉世家》 ?wtp=tt#3 ②《唐雎不辱使命》 /view/39722.htm?fr=ala0_1_1 ③《隆中对》 /view/6222.htm ④《出师表》 /view/39790.htm#3(前出师表) ⑤词五首 1.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pín)洲。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2.渔家傲 秋思 /view/39841.htm 3.江城子 密州出猎 /view/39847.htm 4.武陵春 /view/39848.htm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view/1426578.htm 九下 ①《公输》 /view/602114.htm ②《孟子》两章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view/687298.htm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view/660910.htm ③《鱼我所欲也》 /view/272073.htm ④《庄子》故事两则 1.惠子相梁 /view/928982.htm?fr=ala0_1_1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view/872995.htm ⑤《曹刿论战》 /view/63771.htm?fr=ala0_1_1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 /view/403425.htm?fr=ala0_1_1 ⑦《愚公移山》 /view/29280.htm ⑧《诗经》两首 1.关雎 /view/63780.htm#2 2.蒹葭 /view/18684.htm?fr=ala0_1_1#1 (如果全文都打出来的话,会有一些头疼,所以凑活着看吧)。
2.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试题答案:1.(1)使…信任 (2)距离,离 2.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答案不唯一)。
3.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文言文题目
第一单元说明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说明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节选)
7 变色龙
8 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 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 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
别云间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附录 谈谈散文
后记
4.九年级古文 《鱼欲我所欲也》的试题
鱼我所欲也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箪_______ 羹_______ 蹴_______ 屑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粗字的不同含义。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1)故不为苟得也 (2)所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贤者能勿丧也。
(5)蹴尔而与之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 (8)此之谓失其本心。
4.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填空。
(1)鱼,________,熊掌,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2)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综合练习 6.这篇文章以“鱼”和“熊掌”比喻,想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这一问题,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句话可概括全篇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12.课文中运用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搜集你以前学过的这样的句子。 13.你过去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哪一次对你影响最大,从中你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dān、gēng、cù、xiè 2.(1)通“欤”,语气词,给。(2)连词 表顺承;但是。
(3)比;对。(4)这样的;这。
3.略 4.(1)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为了坚持正义而放弃生命。(2)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种相法,人人都会有,贤能的人不遗失罢了。
(3)吆喝着给他吃,走路的人也不接受。用脚践踏了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4)从前宁可死了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去做了。 5.略 6.人生在关键时候应如何做出选择。
7.不能失其本心。 8.“乡为身死而不受……失其本心” 9.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10.生,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11.略 12.略 13.略 转自网络: /s?wd=%D3%E3%CE%D2%CB%F9%D3%FB%D2%B2%C1%B7%CF%B0%CC%E2&tn=360se_dg&bar=&oq=%D3%E3%CE%D2%CB%F9%D3%FB%D2%B2&f=3&rsp=3。
5.九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ū)?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6.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8分) 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三)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 (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丽 ③孀( )妻 ④始龀( ) ⑤谤( )讥 ⑥穷匮( ) ⑦溯( )洄 ⑧好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
②《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战, ,一鼓作气, , 。
(《曹刿论战左传》) 7.古诗鉴赏。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
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