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尔各志之(孔门子弟“各言尔志”的译文)

    1.孔门子弟“各言尔志”的译文

    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知?”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各言尔志文言文翻译,各言尔志文言文拼音,各言尔志文言文答案

    2.孔门弟子“各言尔志”道理

    《论语别裁》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有一天,颜渊和子路站在孔子旁边闲谈,孔子就说:“盍各言尔志。”“盍”是一个虚字,中国古文里经常有“盍”“夫”这类虚字,等于我们现在的“思”、“那么”。他说:你们年轻的一代,把你们的愿望、志向讲出来听听看。在这里,我们等于在看话剧,台词中表现了孔子学生的个性,也烘托出孔子的教育手法。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完全代表了子路的个性。子路是很有侠气的一个人,胸襟很开阔。他说,我要发大财,家里有几百部小轿车,冬天有好的皮袍、大衣穿,还有其他很多富贵豪华的享受。但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希望所有认识我的人,没有钱,问我要;没饭吃,我请客;没房子,我给他住。气魄大!唐代诗人杜甫也有两句名诗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就是子路这个志愿的翻版。

    而子路的是侠义思想,气魄很大,凡是我的朋友,衣、食、住、行都给予上等的供应。“与朋友共”的道义思想,绝不是个人享受。“敝之而无憾”,用完了,拉倒!

    颜渊却是另一面的人物,他的道德修养非常高,与季路完全两个典型。他说,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为、最好的道德成就,对于社会虽有善行贡献,却不骄傲。“伐善”的伐,就是夸耀。“无伐善”,有了好的表现,可是并不宣传。

    “无施劳”,自己认为劳苦的事情,不交给别人。“施劳”的意思,我主张这样解释。在上面也提到过,圣贤与英雄的分野: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所以圣贤比英雄还要难。换句话说,英雄可以施劳,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别人的烦恼、痛苦上。圣贤则不想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的肩膀上,而想担起天下人的烦恼与痛苦。

    所以颜渊讲“无施劳”,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身上,这是颜渊的所谓“仁者之言”。

    一文一武这两学生的理想志愿完全不同,都报告完了。孔子听了以后,还没说话,我们这位子路同学,可忍不住,发问了,老师!你先问我们,你的呢?也说说看。

    孔子说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是礼运大同篇思想的实现,这是最难做到的了。这三点一看就与众不同。孔子之所以为圣人,成为了不起的教育家、哲学家……总之什么家都被他“家”上了,了不起就是了不起。

    “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的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安顿。“朋友信之”,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仇恨、没有怀疑。“少者怀之”,年轻人永远有伟大的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的理想、美丽的盼望。也可以说永远要爱护他们,永远关爱年轻的一代。我们仔细研究,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

    因为这三点,对上一代,自己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有交代。此即所谓圣人境界,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文言文,尔各志

    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写作目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朋友而着想;美好的事都和朋友分享,那么他就成为了圣人。

    问下,你在哪里学到这篇文言文的呀?

    文言文尔各志之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