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群字载初范阳人文言文阅读(急求文言文翻译)
1.急求文言文翻译
卢充是范阳人。
家西边三十里,有座崔少府墓。卢充二十岁那年,冬至的一天去家的西 边打猎,射中了一头獐子。
獐子倒了又爬起来跑掉,卢充就追。追到道北一里多的地方,獐 子不见了,却见一排高门瓦房,象是很阔的人家。
大门的门铃下有个人大声说,“请贵客住 前来。”并给了卢充一套新衣说,“我家府君让我给的。”
卢充穿好衣服进了院,见了主人 少府,少府说,“令尊不嫌我家门第不高,最近来信,为你聘我的女儿为婚,所以特地把你 接来了。 ”说罢就拿出卢充父亲的书信给他看。
卢充父亲去世时,卢充尽管还小,但已能认 得父亲的手迹。看到父亲的亲笔信,卢充十分难过,就不能推辞了。
崔少府就向里面说, “卢郎已到,快让女儿好好梳妆到东廊去。”黄昏时,里面说已梳妆好了。
崔少府就让卢充 也到东廊去。卢充到时,崔女已经下车,站在桌子前,两人拜堂成婚。
卢充在崔府呆了三天 后,少府对卢充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女儿如果生男孩,会把孩子送去,如是生女孩,就 留在我这里。
你不要有怀疑。”说完就命派车送客。
卢充告辞,崔少府送到中门,握住卢充 的手哭了。出门看见一个仆人驾着一辆牛车,又见门外放着自己穿的衣服和弓箭。
崔女也叫 人拿来一套衣服送给卢充,说,“我俩姻缘刚开始,就分别了,心里很难过。 赠你这件衣服 和一套被褥做纪念吧。”
卢充上了车,车快如闪电,不一会儿就到了家。卢充母亲问他怎么 回事,他就说了详情。
和崔氏女分别四年零三个月后,有一天卢充在河里游水,忽然看见不 远处有一辆牛车,一会儿沉没一会又浮起,一会儿牛车上了岸。 和卢充一起玩的人都看见 了。
卢充跑过去打开牛车的后门,见崔氏女抱着一个三岁的男孩。崔氏女把儿子交给卢充, 同时给他一个金碗,还赠了一首诗:“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 奇。 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
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
哲人忽来仪。今时 一别后,何得重会时。”
卢充接过金碗、儿子和诗后,崔氏女突然消失了。卢充后来就坐着 车到街上去卖碗。
希望能有认识这碗的人。 果然一个女仆认出了这碗,她立刻跑回去对女主 人说,“在街上看见一个人坐着车,卖崔氏女棺材中的金碗。”
女主人正是崔氏女的亲姨, 她立刻派儿子到街上看,果然和女仆说的一样。儿子到车上和卢充说,“当年我姨嫁给崔少 府,崔少府的女儿没出嫁就死了,家里人都很悲痛,赠了一个金碗给她陪葬。
你能告诉我你 得到这金碗的经过吗?”卢充就如实说了。儿子也十分悲痛,回家对母亲说了。
母亲就让到 卢充家迎接孩子回来,亲戚都来看望,见那孩子长得既像崔氏又象卢充。孩子和金碗都验证 了。
崔氏女的姨妈说,“这就是我的外甥孙了。”就给起名叫卢温休。
温休的意思是纪念阴 阳通婚。后来卢温休果然成了大器,当上了郡守。
他的子孙辈辈作官,一直传到现在,卢充 有一个后代叫卢植,字叫干,是个名传天下的人。 太多了。
答案补充 搜神记,现在课文里加了这篇?。
2.卢叔武 范阳涿人文言文答案
精锐语文老师回答 卢叔武,范阳涿人,青州刺史文伟从子也。
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
杨愔往候之, 以为司徒谘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
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 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
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
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帝深纳之。
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
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
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
然而岁岁常得倍馀。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歌于斯,哭于斯。”
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难为子费。”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喂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选自《北齐书 卢叔武传》,有删节)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 升职 B.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 陈列C.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疲困 D.未几帝崩,事遂寝 废止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C.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竖子不足与谋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B.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C.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D.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叔武淡泊功名。
贺拔胜投奔梁后卢叔武回到本县居住,朝廷两次 征召他,杨愔甚至前去迎候他,他都找借口推辞没有上任。B.卢叔武善于谋划。
肃宗与卢叔武商讨国家大事,他为肃宗分析了齐与关西双方的情况,认为齐应该不出战,与关西相持。C.卢叔武乐善好施。
他在故乡有千石粮食,在春夏之交乡人缺粮食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拿,秋收后在任凭他们还多还少。D.卢叔武生活简朴。
魏收去拜访他,他就留魏收吃饭,但最后端出来的也只有小米饭、葵菜和几片干肉而已。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
(3分)(2)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3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分)(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答案:14 B 15 D 16 C 17 B18(1)双方人数相当就应当使用计谋,计谋相当就应该使用军事力量,所以这就是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控制弱小的国家、富庶的国家能够兼并贫穷的国家的原因。
(得分点:敌、任、所以)(2)魏收曾经来拜访他,拿洛阳的逸闻旧事询问他,不等吃饭就起身告辞。(得分点:诣、状语后置、食)(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因、敝、与)(4)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举、刑、胜)(5)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状语后置、渔樵、意动用法)【参考译文】卢叔武,范阳涿地人,青州刺史文伟的侄子。父亲卢光宗,有志向。
叔武的两位兄长观、仲宣凭文章在洛下非常有名。叔武少年时很聪敏豪放任侠,喜欢奇策,仰慕诸葛亮的为人。
任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但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放弃城池投降丁梁。
叔武回到本县,在池塘旁边盖起房子,悠然自得。世宗下令征召他入京,他推托有病不去。
3.求卢仝这篇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卢仝,范阳人
文库里找的O(∩_∩)O~,不知文言文答案你需不需要?五)( 18 分)17.( 1 分)柳宗元18 . ( 4 分)(l )曾,曾经(2 )将,将要(3 )担忧,顾虑(4 )更加19 . ( 2 分)C 20 . ( 6 分)( l )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呢?( 2 )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讲在理上(或不能为自己辩解),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
21 . ( 3 分)侧面表现卢全的品性和才华。22 .(2 分)对卢仝意外死于甘露之祸的深深惋惜和哀痛。
[参考译文1 卢仝是范阳人。最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玉川子。
他的家及其贫困,只有图书堆积.后来以占卜选择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几间而已。有一仆人长须赤脚;一奴婢也光脚,且老掉了牙。
.终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递米维持生活。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节操,共两次以周到的礼节召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没有出仕。
当时韩愈做河南行政长官,欣赏他的节操,很尊敬地对待他。卢仝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佩服他的度量。
元和年间,逢月蚀,卢仝赋诗一首,意在讥讽当道宦官结成的党羽。韩愈非常赞赏其文辞精巧,真他很多人都很不满.等到甘露之祸起之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卢仝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呢?”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
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以行刑),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隐语。卢全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执,见识高远不凡。
唐代诗体都有创作,却与他人所作不同,自成一家,用词推崇奇崛怪异,一般读的人不理解,了解他的人还是容易领会明白的。后世的人效仿模拟他,于是成为独具一格的一代宗师。
有文集一卷传至今。古诗写到:“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纷与,相戒慎出入。”这是说要防备重蹈前面的覆辙.卢全情志如霜雪一样纯洁,节操可与松柏媲美,修养已深深达到无咎无誉的境界,还在乎什么失去门庭户院。
唉,一遭踏入不该去的地方,马上跟着遇到祸殃,一块美玉与那些凡石一同毁掉,能不令人痛心吗。
4.翻译古文“士之致远,当先器识而后才艺
译文:
读书人的堪当重任,应当首先在于度量见识而后才是才艺。王勃等虽有文才,而气质浮躁浅露,哪里是享受爵位俸禄的材料!
原文节选:
是时勮弟勃与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义乌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重之,以为必显达。行俭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
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白话译文:
当时王的弟弟王勃与华阴人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都以文才而享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其器重他们,认为将来一定荣显闻达。裴行俭说:“读书人的堪当重任,应当首先在于度量见识而后才是才艺。
王勃等虽有文才,而气质浮躁浅露,哪里是享受爵位俸禄的材料!杨炯稍微沉静,应该可以做到县令、县长;其余的人能得善终就算幸运了。”后来王勃渡海时落水被淹死,杨炯死在盈川县令任上,卢照邻因患顽症不能治愈,投水自尽,骆兵王因谋反被处死。
王、苏味道都任掌管铨选官吏的职务,正如裴行俭所预言。裴行俭担任将帅,所提拔的将佐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后来多成为名将。
出处: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扩展资料:
人物趣事:
仗义疏财
唐高宗曾赏赐给裴行俭骏马及珍贵的马鞍,裴行俭属下的令史私自骑马奔驰,马跌跤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令史回来,并未追究。
唐军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时,缴获无数贵重的珍宝,各国的首领、将士希望看看。裴行俭乘机设宴,全部拿出来让他们观赏。
有一个直径两尺的大玛瑙盘,错杂艳丽的色彩闪烁光亮,军中小吏脚步太快跌了一跤,盘子被摔碎了,惶恐惊怕,跪在地上头叩出了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怎么吓成这个样子?”没有一丝舍不得的颜色。
之后,高宗赏赐给裴行俭从阿史那都支那儿缴获的金银、器皿三千多件以及众多的骆驼、马、牛,裴行俭将其分送给亲戚、朋友直至部下,几天时间就送光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行俭
5.卢迈 字子玄 范阳人文言文内容
卢迈,字子玄,范阳人。少以孝友谨厚称,深为叔舅崔佑甫所亲重。两经及
第,历太子正字、蓝田尉。以书判拔萃,授河南主簿,充集贤校理。朝臣荐其文
行,迁右补阙、侍御史、刑部吏部员外郎。迈以叔父兄弟姊妹悉在江介,属蝗虫
岁饥,恳求江南上佐,由是授滁州刺史。入为司门郎中,迁右谏议大夫,累上表
言时政得失。转给事中,属校定考课,迈固让,以授官日近,未有政绩,不敢当
上考,时人重之。迁尚书右丞。
将作监元亘当摄太尉享昭德皇后庙,以私忌日不受誓诫,为御史劾奏,诏尚
书省与礼官、法官集议。迈奏状曰:“臣按《礼记》,大夫士将祭于公,既视濯
而父母死,犹奉祭。又按唐礼,散斋有大功之丧,致斋有周亲丧,斋中疾病,即
还家不奉祭事,皆无忌日不受誓诫之文。虽假宁令忌日给假一日,《春秋》之义,
不以家事辞王事。今亘以假宁常式,而违摄祭新命,酌其轻重,誓诫则祀事之严,
校其礼式,忌日乃寻常之制,详求典据,事缘荐献,不宜以忌日为辞。”由是亘
坐罚俸。
迈九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岁余,迁中书侍郎。时大政决在陆贽、赵
憬,迈谨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而友爱恭俭。迈从父弟,为剑南西川判
官,卒于成都,归葬于洛阳,路由京师,迈奏请至城东哭于其柩,许之。近代宰
臣多自以为崇重,三服之亲,或不过从而吊临;而迈独振薄俗,请临弟丧,士君
子是之。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
就第问疾。自是凡五上表,坚乞骸骨,诏曰:“卿操履贞方,器识淹茂,自居台
辅,益见忠清。方藉谋猷,遽婴疾疹,岁月滋久,章表屡闻,陈请再三,捴谦难
夺。且备养贤之礼,宜遂优闲之秩,告免之诚,虽为恳至,俯从来奏,良用怃然。”
乃除太子宾客。贞元十四年卒,时年六十,赠太子太傅,赙以布帛。迈再娶无子,
以从父弟子纪为嗣。
翻译
卢迈,字子玄,范阳人。年轻的时候就因孝敬父母、和善友朋、老实厚道出名,很受舅父崔祐甫亲近器重。
因参加经科考试中选,历任太子正字、蓝田尉。因为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河南主簿,担任集贤校理。朝臣推荐他的文章与德行,调任右补阙、侍御史、刑部吏部员外郎。卢迈因叔父兄弟姊妹都在江介,恰好遇到蝗虫荒年,恳求到江南任职,因此被授予滁州刺史。后入朝任司门郎中,调任右谏议大夫,多次上书言时政得失。调任给事中的时候,主管考察督导之事,他坚决推辞,因为授官的时间短,没有政绩,自己不敢考核为上等,当时人们都很敬重他。调任尚书右丞。
将作监元亘代理太尉祭祀昭德皇后庙时,认为私忌日不宜受誓诫,被御史弹劾,皇上下诏让尚书省与礼官、法官共同商议。卢迈上奏说:“我考查《礼记》,士大夫将在公家祭祀,洗濯祭器的时候,父母去世,还要坚持祭祀;又考查唐礼,祭祀前所行之预备性礼仪的时候,遇有九月丧期,斋戒时遇有周亲丧,斋戒中有疾病,就回家不奉祭事,都没有忌日不受誓诫的文字。即使是休假回家探亲给假一天,《春秋》中说,不以家事辞王事。现在元亘因休假回家探亲的常礼,而违背祭祀皇后的命令,斟酌其轻重,誓诫则祭祀之中郑重的事,校其礼式,忌日乃寻常之礼,详求典据,事涉及向神明敬献,不应该以忌日为借口。
"因此元亘获罪罚了俸禄。
卢迈九年以本官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年多之后,调任中书侍郎。当时国家的政令由陆贽、赵憬决定,卢迈严格约束自己,保持中立,坚守文道遵守法令而已,重视友情和亲情恭敬俭约。卢迈堂弟为剑南西川判官,在成都去世,归葬于洛阳,路经京师,卢迈奏请到城东哭其灵柩,皇帝同意了。近代大臣多自以为高贵,三服之亲,有的就不来往,有丧事也不哭吊;而卢迈独振薄俗,请临弟丧,士君子称赞他。十二年九月卢迈在政事堂患中风病,被用轿子抬回,他上表请求罢官,皇帝不同意,下诏让主管膳食的官吏到他家中问侯病情。从这后共五次上书,坚决请求退休,皇帝下诏说:"爱卿品行端正,器量与见识突出,自从居三公宰辅之位,更见忠心清廉。正要依赖您的计谋,突然患病,时间较长,多次见到所上章表,再三陈请,总难改变。朝廷将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应该让您享受优闲供给俸禄,您请求退休的诚心,虽然十分为恳切,但若听从您的奏章,又实感惊讶失望。"
又授予他太子宾客一职。贞元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封为太子太傅,朝廷送去布帛。卢迈两次娶妻,无子,以堂弟的儿子为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