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库文言文单个字翻译(《斋戒库》文言文答案是什么?)
1.《斋戒库》文言文答案是什么?
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一天知府大人开列单子,要鸡二只,兔一只。差役不识字,便恳求姓齐的监生看。监生念道:“讨鸡二只,免一只。”差役只买一只鸡回
来,太守生气说:“叫你买二只鸡,一只兔,为什么只买一鸡?”差役以监生念的话禀报。太守于是拘拿监生到堂责问。正巧太守遇有公事要做,便临时将监生收入
斋戒库内等候查究。监生进入库内,见碑上“斋戒”二字,误认成他父亲“齐成”姓名,惊诧得瞪大眼睛呜咽不停。别人问他为什么哭,监生回答说:“先人灵座,
不知谁将其建立在此,睹物伤情,怎能不哭。”
1. 原文:一监生姓齐,家资甚富,但不识字。一日府尊出票,取鸡二只,兔一只。皂亦不识字,央齐监生看。生曰:“讨鸡二只,免一只。”皂只买一鸡回
话。太守怒曰:“票上取鸡二只,兔一只,为何只缴一鸡?”皂以监生事禀。太守遂拘监生来问,时太守适有公干,暂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候究。生入库,见碑上斋
戒二字,认做他父亲齐成姓名,张目惊诧呜咽不止。人问何故,答曰:“先人灵座,何人设建在此,睹物伤情,焉得不哭。”
2. 《斋戒库》:古诗词。
3. 出自: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4. 注释:监生:明清在国子监肄业的人统称监生,后则仅存虚名,不被重视。
府尊:这里指太守。尊:尊长。
皂:差役。
适:恰巧,恰好。
斋戒: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示诚敬。
焉得:怎么能够。
候究:等待追查。
5. 监生,属于读书人,应该断文识字,然而齐监生却识不了多少字,把“兔”认成“免”,把“斋戒”认成其父的姓名“齐成”,由此闹出一连串笑话。识不了多少字,怎么又成了监生呢?“家资甚富”暗示了我们,他这个监生的资格是用钱买来的。这说明金钱可以买来证书,却买不来才学。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读书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要养成辨析形近字的习惯。
2.文言文在线翻译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翻译: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
3.翻译一个字(文言文)
◎ 备备 bèi〈形〉(1) (形声。从人,备( 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2) 同本义 [cautious]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4) 完备;齐备 [complete]备,具也。——《广雅·释诂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前人之述备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6) 通“惫”。疲乏;困顿 [dog-tired;very tired]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词性变化◎ 备备 bèi〈动〉(1) 准备;预备 [prepare]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3) 防备;戒备 [guard against]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5) 储备 [store]而设法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7) 提供或装备 [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 [be equipped with]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9) 凑数;充数 [simply fill the post;make up the number]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11) 守备 [perform garrison duty]。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备备 bèi〈名〉(1) 设备;设施 [equipment;facilities]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2) 又论世之事,因为之备。(3) 又如:军备;装备◎ 备备 bèi〈副〉全部;完全;尽 [completely;entirely]农事备收。——《礼记·月令》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4.斋戒库的译文
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
一天,太守写了一张票子,要差役去买鸡二只、兔一只,差役不识票子上的字,央求齐监生给看看,齐监生说:“买鸡二只、免(兔)一只。”差役一听,买二只,免一只,不就是一只吗?所以他只买了一只鸡回来交差。
太守怒道:“票子上写的是买鸡二只、兔一只,为什么只交一只鸡?”差役就说这是齐监生给念的票子,太守就把齐监生传来询问。齐监生来后,恰巧太守有公干,就叫齐监生暂时到斋戒库里等候他。
齐监生进了库,见碑上有“斋戒”二字,误认作他父亲齐成的姓名,睁大眼睛大为惊诧,接着就悲痛地哭了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先人的灵座,不知是什么人给设在这里,睹物思亲,倍感伤情,怎么能不哭呢?”。
5.文言文翻译,最好字字对译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选自新唐书 郭子仪传,译文如下:
郭子仪对上忠诚,对手下宽容,奖赏与惩罚一定言而有信。他遭到受宠的大臣程元振和鱼朝恩的进谗污蔑,当时时局多忧患,郭子仪手握兵权身处朝外,然而圣旨一到,当天就会上路,无丝毫的犹豫观望,所以奸臣的谗言离间不能奏效。郭子仪击破吐蕃灵州的时候,鱼朝恩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没有盗到钱财。后来郭子仪从泾阳来朝见皇上,朝廷内外都担心郭子仪会怀怒生变。等到见了皇上,皇帝先安慰他,他当即大哭道:“我长期主管军队,没能禁止士卒毁坏别人的坟墓,现在别人就先挖开了我家的祖坟,这是上天的谴责,不是人为的灾患啊!”鱼朝恩又曾经约郭子仪见面商谈修工事,元载派人通知郭子仪,说鱼朝恩的军容阵势对他不利。郭子仪的部下穿着贴身铠甲要跟从一起去,郭子仪没有答应。只带着十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说:“你带的人马怎么这么少呢?”郭子仪把听到的鱼朝恩要加害自己的传闻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得流下眼泪说:“若不是你这样的忠厚长者,怎么会不产生怀疑呢!”——完全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