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臣文言文阅读答案(《宋史·李清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1.《宋史·李清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清臣传原文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宋史·李清臣传翻译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 "李清臣说:"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
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
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 "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
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
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 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2.贺铸字方回文言文答案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是孝惠皇后(太祖孝惠贺皇后)的族孙。身高七尺,脸色像铁的颜色一样,眉眼高耸挺拔。贺铸喜欢谈论当时的时事,赞同或反对不假于他人,即使是权倾一时的权贵,一旦有些小地方使他不中意,也要极力批评,不藏着掖着,当时的人认为他接近侠客。贺铸学问渊博,记忆出众,文笔很好,深沉婉约清丽严密,好像华丽的丝绣一样。他特别擅长作词曲,把别人遗弃的词句拿来稍微隐括一下,就成为新奇的句子(关于隐括是宋词的一种格式,简单说来是将其它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具体的请自行百度)。他曾经说过:“我的笔下常常驱使着李商隐和温庭筠奔走不休。”当时的大臣和贵人常常请他做客,贺铸有时去有时不去。他不愿意见的,终究不贬损。
早先贺铸娶了宗室的女子,隶属于右选(即武选,宋人左文右武),监太原工作。有一个同事是贵人的儿子,骄傲倨傲不容下。贺铸得到盗工作物,于是摒去侍吏,将他关在密室里,用木棍数着说:“来,某个时候盗某物做某种用处,某时盗某物回家,对不对?”贵人的儿子惶恐惊骇地谢罪说“有”,贺铸说:“如果能听从我的管理,就可以免于将此事公开。”于是自己袒露皮肤,用木棍打了几下,这个人磕头乞求哀怜,于是大笑着放他走了。从这以后那些凭着自己的气力倔强傲慢的人都很温顺地不敢仰视。这个时候,江淮一带有米芾以魁梧伟岸奇异诡谲而闻名,贺铸凭借豪气侠义豪爽而闻名,这两个人每次遇到,都睁大眼睛抵住手掌,谈论激辩,整天整天的都不能使对方屈服,别人都用来当做谈话的内容。
元祐年间,李清臣执政,上奏改为通直郎,泗州通判,很快又改到太平州。他因此闹意气饮酒,得不到好的官职,抑郁不得志,于是吃着俸禄退隐到吴下,后来渐渐远离世故,也不像平时那样。他家藏书一万多卷,亲自检校,没有一个错别字,凭这些闭门终老。家里贫寒,靠借贷高利贷来供养自己,有还不上的,就毁弃债券给他,丝毫不用来乞求。
3.文言文阅读.李清臣,字邦直
原文:李清臣,字邦直,魏人也。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暂经目辄诵,稍能戏为文章。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因作《浮图灾解》。
兄惊曰:“是必大吾门。”韩琦闻其名,以兄之子妻之。
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和川令。岁满,荐者逾十数,应得京官。
适举将薛向有公事未竟,阂铨格,判铨张掞擿使自陈勿用。清臣曰:“人以家保己而己舍之,薄矣。
须待之。”掞离席曰:“君能如是,未可量也。”
应材识兼茂科,欧阳修壮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试秘阁,考官韩维曰:“荀卿氏笔力也。”
试文至中书,修迎语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启视如言。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此汉儒附会之说也,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即条对言:“天地之大,譬如人一身,腹心肺腑有所攻塞,则五官为之不宁。
民人生聚,天地之腹心肺腑也;日月星辰,天地之五官也。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以秘书郎签书平江军判官,名声籍甚。英宗知之,语王广渊曰:“韩琦固忠臣,但避嫌太审。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从韩绛使陕西。
庆卒乱,家属九指挥应诛,清臣请于绛,配隶为奴婢。绛坐贬,清臣亦通判海州。
久之,还故官,出提点京东刑狱。齐、鲁盗贼为天下剧,设耳目方略,名捕且尽。
作《韩琦行状》,神宗读之曰:“良史才也。”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诸志,文直事详,人以为不减《史》、《汉》。
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元丰新官制,拜吏部尚书。
清臣官右正言,当易承议阶,帝曰:“安有尚书而犹承议郎者?”乃授朝奉大夫。六年,拜尚书右丞。
哲宗即位,转左丞。 时熙、丰法度,一切厘正,清臣固争之,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阳,徙河南、永兴。
召为吏部尚书,给事中姚勉驳之,改知真定府。班行有王宗正者,致憾于故帅,使其妻诣使者,告前后馈饷过制,囚系数百人。
清臣至,立奏解其狱,而窜宗正。帝亲政,拜中书侍郎,勉复驳之,不听。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说纷而役法病,或东或北之论异而河患滋,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主意皆绌元佑之政,策言悟其指,于是绍述之论大兴,国是遂变。 范纯仁去位,清臣独颛中书,亟复青苗、免役法,除诸路提举官。
觊为相,顾苏辙轧己,乃擿辙尝以汉武比先帝激上怒,辙罢。时召章惇未至,清臣心益觊之。
已而惇入相,复与为异。惇既逐诸臣,并籍文彦博、吕公着以下三十人,将悉窜岭表。
清臣曰:“更先帝法度,不为无过,然皆累朝元老,若从惇言,必大骇物听。”帝曰:“是岂无中道耶?合揭榜朝堂,置余人不问。”
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将死亦多端,或先登争利,或轻身入敌。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上幸楚王第,有狂妇人遮道叫呼,告清臣谋反,属吏捕治,本澶州娼而为清臣姑子田氏外妇者。清臣不能引去,用御史言,以大学士知河南,寻落职知真定府。
初,蔡确子渭上书诉父冤,造奇谮以陷刘挚罪,清臣心知其诬,弗之省,坐夺学士。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再为姚勉所驳,当绍圣议贬,或激使甘心,清臣为之言曰:“勉以议事,所见或不同,岂应以臣故而加重?”帝悟,薄勉罪。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然志在利禄,不公于谋国,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后朝议以复孟后罪,追贬武安军节度副使,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4.贺铸字方回文言文答案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是孝惠皇后(太祖孝惠贺皇后)的族孙。身高七尺,脸色像铁的颜色一样,眉眼高耸挺拔。贺铸喜欢谈论当时的时事,赞同或反对不假于他人,即使是权倾一时的权贵,一旦有些小地方使他不中意,也要极力批评,不藏着掖着,当时的人认为他接近侠客。贺铸学问渊博,记忆出众,文笔很好,深沉婉约清丽严密,好像华丽的丝绣一样。他特别擅长作词曲,把别人遗弃的词句拿来稍微隐括一下,就成为新奇的句子(关于隐括是宋词的一种格式,简单说来是将其它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具体的请自行百度)。他曾经说过:“我的笔下常常驱使着李商隐和温庭筠奔走不休。”当时的大臣和贵人常常请他做客,贺铸有时去有时不去。他不愿意见的,终究不贬损。
早先贺铸娶了宗室的女子,隶属于右选(即武选,宋人左文右武),监太原工作。有一个同事是贵人的儿子,骄傲倨傲不容下。贺铸得到盗工作物,于是摒去侍吏,将他关在密室里,用木棍数着说:“来,某个时候盗某物做某种用处,某时盗某物回家,对不对?”贵人的儿子惶恐惊骇地谢罪说“有”,贺铸说:“如果能听从我的管理,就可以免于将此事公开。”于是自己袒露皮肤,用木棍打了几下,这个人磕头乞求哀怜,于是大笑着放他走了。从这以后那些凭着自己的气力倔强傲慢的人都很温顺地不敢仰视。这个时候,江淮一带有米芾以魁梧伟岸奇异诡谲而闻名,贺铸凭借豪气侠义豪爽而闻名,这两个人每次遇到,都睁大眼睛抵住手掌,谈论激辩,整天整天的都不能使对方屈服,别人都用来当做谈话的内容。
元祐年间,李清臣执政,上奏改为通直郎,泗州通判,很快又改到太平州。他因此闹意气饮酒,得不到好的官职,抑郁不得志,于是吃着俸禄退隐到吴下,后来渐渐远离世故,也不像平时那样。他家藏书一万多卷,亲自检校,没有一个错别字,凭这些闭门终老。家里贫寒,靠借贷高利贷来供养自己,有还不上的,就毁弃债券给他,丝毫不用来乞求。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复蒋松如书 (清)姚鼐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A【小题5】(1)而且又因此了解了君子的内心,虚心善诱,乐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到了这种程度。
(4分)(2)利禄的道路一打开,那些研究这种学问的人,把它当作获取富贵的手段罢了。 (3分)(3)汉儒的言论,并不是没有超过宋儒而应当吸取的内容。
(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舍:谦辞。舍侄,侄儿。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
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分析:文中无“由侄儿给蒋松如寄信”,注意把选项与原文一一比对,排除错误选项。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1)“虚怀善诱”译为虚心善诱,“善”译为长处, (2) “途”译为道路,“学者” 指研究学问的人,“以为”译为以之为,把…。作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注释: [1]闾(lǘ)里:乡里。 [2]聩(kuì):天生耳聋。
霿(mèng):晦,昏暗。[3]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和凤凰一样,多作为吉祥的象征。
用来形容文章,则是指文辞优美有文采。[4]欣忭(biàn):欣喜愉悦。
忭,快乐。[5]识(zhì):通“志”,记。
行间:文字中间。 此句说自己见到蒋的大作后,回信表明看法。
[6]引绳:加以纠正。绳,纠正。
[7]高明:对人的尊称,意思是指对方的见识、学术比自己高明。[8]被:受,承当。
专辄:专擅,专断。辄,车箱两旁可凭依处,引申为倚恃妄作之意。
[9]手书:亲笔信。[10]衷:内心。
[11]草木臭(xiù)味:草和木是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喻同类的人为草木臭味。《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臭,气味。[12]曲:曲折深刻。
[13]古儒:此指汉代的经学家。拙滞:拘泥,笨拙。
[14]汉学: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 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推崇汉儒的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
到乾隆嘉庆年间,姚鼐、戴震等人更发展以汉儒的训诂方法,虽有成就,但也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脱离实际的学风,与桐城派的崇尚宋儒理学对立。[15]专己:自专,独断专行。
[16]因:所以。[17]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即当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文体。
[18]戴东原: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思想家、学者,对经学、语言学有重要贡献。
他以训诂探讨古书义理,有力的批评了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19]钱献之:钱坫,字献之,江苏嘉定人。
清代书画家、学者。姚鼐曾作《送钱献之序》,畅谈当时理学、汉学之争。
[20]木铎(duóo):木舌的铃,古代用于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用之。《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朱熹的《论语集注》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们何必担心丧失官职呢?天下黑暗已经很久了,上天将把孔子作为传播光明政治的喉舌。 [21]苏氏说:苏氏解释“木铎”一段,认为上天使孔子失位,周游四方,像木铎一样辛苦于道路。
[22]集注:即朱熹的《论语集注》。[23]盆成:人名,战国时人,仕齐而被杀。
[24]蓉庵:疑为蒋炳的号。蒋炳,字晓沧,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雍正举人,擢御史,为官三十余年,有政绩。 [25]颖州:府名,治所在今安徽阜阳。
此指蒋炳儿子蒋熊昌。熊昌曾任颖州知府,这里用官职称呼。
同年:乡试、会试同榜考取者称为同年。姚鼐与蒋熊昌同榜中进士。
[26]教言:教诲之言。对别人意见的尊称。
[27]愚陋:自我的谦称。[28]宥:原谅。
6.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也
【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D【小题1】(1)。
(太后)下令左右扶着皇帝坐起,取水来为他洗脸,拉着他登车出行。(3分)(2)(太后)又召来皇帝让他长跪,历数他的过错。
皇帝流泪保证悔改才停止。(3分)(3)家人曾经有过错,(太后)命令使者出宫逐条列举过失,并将家人绳之以法。
(4分)【答案解析】【小题1】C项:“终”译为完成、成全。【小题1】B项:均为修饰关系连词。
A项:连词“于是”/介词“通过”。C项:连词“就”/副词“竟然”。
D项:代词/与时间词搭配,音节助词,无实义。【小题1】A项皇帝心中颇为怨恨无中生有。
B项太后是听皇帝说光宗的母亲是宫女出身而发怒的。C项“福王立即离开京城”没有根据。
【小题1】(1)“掖”1分、“盥”1分、“挈”1分(2)“召”1分、“数”1分、“已”1分(3)“尝”1分、“历数”1分、“抵”1分、语句通畅1分参考译文:孝定李太后,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亲生母亲,漷县人。 曾在裕邸侍奉明穆宗。
隆庆元年三月被封为贵妃。后生了神宗。
神宗即位后,尊号她为慈圣皇太后。原来的制度规定:天子即位,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如果有生母称太后的,那么就加封徽号来区别。
这时候,太监冯保准备向贵妃献媚,于是以大学士张居正为首在朝堂与群臣商议,尊称原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两人)地位才没有区别。 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
张居正请李太后照看皇帝起居(代帝监国),于是搬迁居住在乾清宫。 李太后对万历皇帝要求十分严格。
皇帝有时不用心读书,就召来罚他长跪。每次设置御讲筵时,太后曾让皇帝效仿讲臣在筵席前讲解(治国之道)。
遇到上朝之时,太后在五更时分到皇帝就寝之处,呼喊“皇帝起来”,并下令左右扶着皇帝坐起,取水来为他洗脸,拉着他登车出行。皇帝侍奉太后特别恭谨,而诸位奉了太后懿旨的内臣,往往对皇帝约束得很厉害。
万历皇帝曾在西城设宴饮酒过量,命令内侍唱新歌,内侍做不到而推辞,皇帝拔剑要击杀内侍。 左右大臣劝谏,于是割下了内侍的头发。
第二天,李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传话给张居正准备奏章严厉的劝谏皇帝,并下令张居正为皇帝草拟指责自己罪过的御札。又召来皇帝让他长跪,历数他的过错。
皇帝流泪保证悔改才停止。万历六年,皇帝大婚,太后将返回慈宁宫居住。
下懿旨对张居正说:“我不能早晚教导皇帝,先生您亲自接受皇帝托孤,让他早晚接受教诲,成全先帝的临终之托。”同年三月加封尊号为宣文皇太后。
万历十年加封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同仁圣皇太后拜谒山陵。
万历二十九年加封贞寿端献皇太后。三十四年加恭熹皇太后。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太后去世,皇帝尊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和穆宗合葬于昭陵,另在崇先殿单独祭祀她。 李太后秉性严明。
万历皇帝刚执政时,委任张居正,对官吏进行综合考核以察其是否名副其实,国家日趋富强,李太后出力占大多数。 光宗尚未册封太子之时,给事中姜应麟等人上疏进谏被皇帝贬谪,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不高兴。
一天,皇帝入宫拜见太后,太后问起这件事的原因。皇帝说:“他是都人的儿子。”
太后听闻后大怒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皇帝惶恐,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内廷称宫人叫做“都人”,李太后也是从宫人的身份被封贵妃的,所以这么说。
光宗因此得以被册立为太子。群臣奏请福王前去自己的封地,距离出行之期已过一段日子了,郑贵妃打算让福王延迟到第二年再走,就用为太后祝寿作为理由。
李太后说:“我的潞王也可以离开封地来祝寿吗?”郑贵妃于是不敢留福王。御史曹学程因为进谏获罪当处死刑。
太后怜悯他的母亲年老,向皇帝说情,于是宽恕了他。 太后的父亲李伟被封为武清伯。
家人曾经有过错,(太后)命令使者出宫逐条列举过失,并将家人绳之以法。李太后笃信佛教,京师内外多建立佛寺,耗费巨大,皇帝也资助布施无数钱财。
张居正在位之时,曾经因此进谏,没能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