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和文言文(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和古文)
1.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和古文
01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2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03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4 饮酒(东晋·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6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7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0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09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 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4 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2.初中必背古诗词和古文
以下都是必背的:
孔子语录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三峡
杂说(四)
陋室铭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关雎
蒹葭
观沧海
饮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无题
相见欢
渔家傲
浣溪沙
登飞来峰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游山西村
破阵子
过零丁洋
天净沙,秋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
已亥杂诗
3.初中语文所有古诗和文言文(原文)
<<论语>>六则 选自<<论语>>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世说新语>>二则 作者:王维 原文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意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一同外出,约好在中午(见面)。
过了中午,(那位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待而走了。(他)走后,(那位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这位)客人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他等您很长时间了,您却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那朋友就恼怒地说:"真不是人啊!与人家约好一起走,竟丢下别人而自己先走了。"陈元方说:"您与家父约定中午见面。
到了中午您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别人儿子的面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这位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想与陈元方)拉手道歉,陈元方却跑进门里去不再理他。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4.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
《论语》十则 孔子 春秋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思想家《狼》 蒲松龄 清代 小说 《聊斋志异》 小说家《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代 五言律诗 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七言律诗 著名诗人《书湖阴先生壁》《伤仲永》《登飞来峰》《墨池记》 王安石 唐代 七言绝句 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学》 彭端淑 清 《木兰诗》 南北朝 乐府民歌 《卖油翁》《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 《观沧海》《龟虽寿》 曹操 东汉魏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五言律诗 《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石壕吏》《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五言律诗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小令(词) 《西江月》《清平乐村居》《破阵子》 辛弃疾 宋 词 《口技》 林嗣环 清代 虞初新志 《核舟记》 魏学 明朝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黄鹤楼》 崔颢 唐 《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 刘禹锡 唐 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泊秦淮》《赤壁》 杜牧 唐 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无题》 李商隐 唐 七言绝句 《愚公移山》 列御寇 《爱莲说》 周敦颐 宋 《黔之驴》《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 永州八记 《相见欢》 李煜 南唐 词 《观书有感》 朱熹 宋 七言绝句 《三峡》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5.初中全部的古诗与文言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6.初中所以古诗和文言文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 东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过故人庄】(孟浩然"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 歌 行】(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黄 鹤楼】(崔颢"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北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东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行路难】(李白 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己亥杂诗】(龚自珍"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从弟】(刘桢"东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无题】(李商隐"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
7.初中语文所有古诗和文言文(原文)
<<论语>>六则 选自<<论语>>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世说新语>>二则 作者:王维 原文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意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一同外出,约好在中午(见面)。
过了中午,(那位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待而走了。(他)走后,(那位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这位)客人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他等您很长时间了,您却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那朋友就恼怒地说:"真不是人啊!与人家约好一起走,竟丢下别人而自己先走了。"陈元方说:"您与家父约定中午见面。
到了中午您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别人儿子的面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这位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想与陈元方)拉手道歉,陈元方却跑进门里去不再理他。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8.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和古诗
我上高一,刚中考完,下面是给你总结的 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则 (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诗人)次,停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乐天,又号香山居士)选自<<白氏长庆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 曲牌名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贬官 (李白,号青莲居士)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李杜”)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选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选自<<珠玉词>> (晏殊,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婉约词派)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七年级下册4.《口 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八年级上册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初中所有的古诗和文言文
文言文:
1、《论语》十则
2、桃花源记
3、陋室铭
4、三峡
5、记承天寺夜游
6、爱莲说
7、马说
8、送东阳马生序
9、小石潭记
10、岳阳楼记
11、醉翁亭记
12、出师表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鱼我所欲也
15、曹刿论战
16、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诗: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天净沙 秋思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夜雨寄北
7、泊秦淮
8、浣溪沙(北宋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
9、望岳
10、春望
11、使至塞上
12、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13、赤壁
14、过零丁洋
15、水调歌头
16、山坡羊 潼关怀古
17、饮酒(其五)
18、行路难(其一)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已亥杂诗
2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4、无题
25、相见欢
26、登飞来峰
27、渔家傲 秋思
28、江城子 密州出猎
29、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0、观刈麦
31、关雎
32、蒹葭
33、雁门太守行
34、游山西村
(以上为中招考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