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二文言文翻译(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C 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2.文言文翻译网
?si=1 战国时期的李构提出了“识人五法”。
即: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第二,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 第四,窘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3.文言文在线翻译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
4.文言文在线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的有一则寓言故事,原文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烹彘也。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跟着哭闹也要去,曾子妻哄他说: “你回家,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孩子就回家了。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准备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哄孩子,跟他说着玩的,你也当真的了”。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跟着父母看样学样,听信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不就是教孩子学哄骗吗”。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煮食。
韩非的这则寓言不仅说明曾子以“不欺教子”,而且比教子的意义重要得多的是韩非劝说开明的君主应该象“曾子杀猪”一样,表现出有诚信”(“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现在虽然是共和国,没有君主了;但是各级政府的领导人似乎也应该向曾子学习,表现出有诚信。
在《论语·学而》章里,还记载了曾子的一则有关诚信的语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文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第一,我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地尽心尽力?第二,我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诚信?第三,我所传授的,是不是我不懂而胡乱说的?”
根据曾子的这条语录,我觉得,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应该考虑做到下面三点:
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文言文翻译在线
漂母:漂洗着东西的老妇。
韩信贫贱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母。
韩才:像韩信那样的才能。
以上二句言主人的恩惠同漂母而自己的才能非韩信之比。
衔戢:藏在心里。冥报:死后报答。结尾二句言此惠终身不忘,到死还要图答谢。
资料更加详细
参考资料:
此诗当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中记叙了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旬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1)。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2)。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3)?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4)。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5)。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6)。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7)。
[注释]
(1)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竟:究竟。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2)斯:这。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3)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遗(wèi位):赠送。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4)谈谐:彼此谈话投机。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辄:就,总是。
(5)新知:新交的朋友。言咏:吟咏。
(6)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7)衔戢(jí集):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戢:藏。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贻:赠送。
[译文]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6.语文 文言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7.语文文言文 翻译
一、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二、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三、祈使句,就是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四、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希望的我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正确,请打分。
8.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赵璜,字廷实,安福人。
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 【译文】赵璜,字廷实,江西安福县人。
小时候跟从父亲去官任,不小心掉到江水中被救。 【原文】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长大一点,在路上走的时候,捡到别人丢掉的金银,全部归还给失主。 【原文】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 【译文】弘治三年进士登第,授予工部主事。
出任为济南知府。狡猾的官吏舞文弄墨,多年来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人民。
赵璜选了一些质朴恭谨的人教给他们国家的法律法令,培训了二十多人,然后驱逐替代了原来的滑吏。 【原文】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牧场久籍【登记】于官,募民佃。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
【译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的牧场长久在官府登记,招募了农民租种。济南德王朱见潾(欲趁机将这些田产归为己有,屡屡)上奏,要求将这些牧场归其所用。
赵璜勘定还给佃农。在济南任职七年,政绩很有名。
【原文】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译文】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丞,还没有上任,刘瑾与赵璜关系很不好。
因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被逮捕下狱,除名。刘瑾被诛杀后,赵璜复职。
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原文】寻调山东。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讥,还佐部事。
【译文】不久调任山东。有几百里河滩地,招募无地的流民开垦而免除他们的租金。
番僧请求征赋税来充实寺院的斋粮,皇帝同意了,赵璜据理力争得以免除。山东曲阜被叛贼攻破,孔子故里的林庙成了荒野,赵璜请求将县民移动民到孔子故里,皇帝同意了。
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河道。因为边境告急,改任管理京城附近的军备。
事情平定以后,命令他赈救顺天各府的饥荒,回来后辅佐部事。 【原文】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
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御用监:设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负责造办皇帝所用之物。
就是日常用品采购】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酒醋面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监主官,下设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员。
掌宫廷食用酒醋、粮酱、面豆等物】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 【译文】明世宗即位后,进官为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
裁减了宦官的丧葬费用及御用监的采购材料的价钱。革除内府酒醋面局每年征收的铁砖价银,一年达到几万。
【原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帝即报许。 【译文】嘉靖元年进官尚书。
刘瑾创建玄明宫,浪费钱财几十万,刘瑾死了后,奸人将玄明宫献给皇帝作为皇庄。嘉靖皇帝即位后,斥责归还给百姓,不久又下令仍旧归皇庄。
赵璜说,皇帝的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就忽然更改,给天下人显示的是皇帝的不诚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
【原文】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
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
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
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
【译文】正好赶上修建仁寿宫和清宁宫,费用不够。赵璜请求把石景山的各房舍一并出卖来借用,可以不用百姓苦累,皇帝同意了他的做法。
下诏营建皇后的父亲陈万年的住宅,估计工价为六十万,赵璜遵照规定不变。陈万年告诉了皇帝,皇帝把郎中和员外两人下诏审查。
赵璜说:“这两臣没有参与,请求归罪与我。”皇帝不同意。
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年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两人得以释放,工价也大减。
【原文】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译文】下诏修建玉德殿,景福和安喜两座宫,赵璜请求等到仁寿宫建成,再慢慢考虑这事,皇帝不同意。不久,用灾异重申情面的情况,皇帝才同意他,并且罢除了仁寿宫的劳役。
赵璜当尚书六年,正好是皇帝才执政,锐意清理杂务,革除旧弊的时候,宦官不敢阻挠,所以能够尽他的职。以后就不停地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权势而受帝王宠爱的奸佞小人们嫉恨他的人很多,皇帝对他的心意也逐渐疏远了。
【原文】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
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
事棼错,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译文】赵璜与秦金齐名。经过考察和他们自己陈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