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匠传关木匠名延福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关木匠传明)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关木匠传明
1。
D2。D3。
C4。(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3) 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囚耳” “乌” “道”各1分,句意1分)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竟:始终。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A.和,介词和,连词B.把,介词按照,介词C.替 给被D.将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可以用排除法把答非所问的句子排除后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
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 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听说此事,连夜进城。
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
这天申时(下午三点钟至五点钟的时间),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 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
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
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 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
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
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跟自己饮酒。
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自然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
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 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
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
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
(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2.①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②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
1。
B2。C3。
①德:感激 ② 直:同“值”,价值 ③ 度:估计 ④ 岂: 怎么4。(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语气语调各0.5)(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0.5分)1。1】试题分析:B中“之“与例句都是代词。
A:主谓之间,助词;C:动词,到往;D:助词,无实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2】试题分析:C中“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所以是错误信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3】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这里“德”名词用作动词;“直”为通假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这里注意“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及“若”“归”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关木匠传b? 爱问知识
【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C【小题4】①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讯、几、竟、易各1分;省略句,1分) ② 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利害、推诿、宽、责各1分;况……乎?:固定句式, 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如:按照。 “如”的后面是“律”,只要理解到此处“律”为“法律”之义,就不难猜出“如”为“按照”之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①是说关廷福做事机智;③是写霍家的自保行为;⑤是说周家诉状中未提到关廷福。 解答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试题分析:“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从文中看,县官只是想“保全关廷福”。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句中讯:审查,审问,审讯,讯问;几:一共; 竟:始终,终究,到底;易:改变;死狱中:死(于)狱中,省略句; 第二句中利害:偏义复词,偏“害”,损害,祸害,灾害;推诿:推卸,推托,推脱;宽:原谅,宽容,宽恕;责:过错;况……乎?:固定句式,何况……呢?。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
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
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 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关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
这天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有个可以作证的死者的儿子,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
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
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
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
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
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
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
”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
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 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
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4.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袁中道的关木匠传作者主要称赞了主人公虽为木匠但为仗义而死的大丈夫气概。
翻译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
(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
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
这天半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
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
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
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
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
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
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关廷福不改变供词。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
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
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
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5.(12分)①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小题1:B小题2:C小题3:①德:感激 ② 直:同“值”,价值 ③ 度:估计 ④ 岂: 怎么小题4:(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语气语调各0.5)(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0.5分) 小题1:试题分析:B中“之“与例句都是代词。A:主谓之间,助词;C:动词,到往;D:助词,无实义。
小题2:试题分析:C中“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所以是错误信息。小题3: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这里“德”名词用作动词;“直”为通假字。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及“若”“归”等关键词的理解。
。
6.张鹤鸣,字元平 中万历十四年会议,父病 文言文翻译
题干中的“会议”也许应该改为“会试”。
传记内容为“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中万历十四年会试,父病,驰归。”
翻译: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早在万历十四年会试已经中榜,因父亲生了病,马上返回家乡。
全文翻译: 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早在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已经中榜,因父亲生了病,马上返回家乡。
过了六年,才又考中进士。初任历城知县,调为南京兵部主事,又做过陕西右参政,负责巡视临洮、巩昌二府。
在任时都以有才略出了名。 后来,鹤鸣又升为右佥都御史。
担任贵州巡抚。贵州自杨应龙被平定以后,官兵伤亡太多,苗仲到处作乱。
鹤鸣上书说:“苗仲这伙强盗是广东西部的瑶民,迁移到贵州来的。自贵州直到云南,人数约三万,营寨约一千四百七十个,分散开来就是良民百姓,集结在一起就当强盗。
还有红苗遍布在铜仁、石阡、思州、思南四郡,有几十万人,镇远、清平一带又有大江、小江、九股等各族人,他们都是应龙的余孽,人数也有一万多。我所领的兵只有一万三千人,怎么能防御贼寇呢?”进而提出了增兵增饷九条意见。
此后,鹤鸣联合各地进剿洪边的十二马头,大败红苗贼,又到柔坪追剿,贼首老蜡鸡占据峰巅仰天窝,这片窝地有九个盆地,地势平坦、宽广,可以住下几千人,往山下有三条通道,分别设了三道关口。老蜡鸡擅自称了王。
鹤鸣夺取了他的三道关,老蜡鸡被斩首,鹤鸣招安余众,收降了残余的贼兵,然后班师而回。不久鹤鸣又派兵平定了定广、威平、安笼等地的贼寇,威名大振。
朝廷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让他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尚未上任,又改为左侍郎,帮助料理兵部的事务。
当时军事情况紧急,兵部增设了两位侍郎,鹤鸣与祈伯裕、王在晋都闲住家园,没有去上任。 到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军事更加吃紧了。
右侍郎张经世统率援兵开出山海关后,兵部里边没有侍郎了。言官请熹宗催促鹤鸣等来上任,奏章递过几十次,熹宗才限期要兵部马上把他们督促过来。
鹤鸣到任后朝廷评定他平息苗贼的功劳,把他提升为兵部尚书,办理侍郎的事务。尚书王象乾出去总督蓟辽军务后,鹤鸣就接替了他的位置。
给事中韦蕃请求留下象乾,让鹤鸣出去指挥部队,触怒了熹宗,被贬出朝廷。当时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性格刚强,脾气很大,喜欢骂人,敢于欺负朝臣。
鹤鸣跟他不和睦,两个人事事顶撞。鹤鸣喜欢巡抚王化贞。
化贞是个庸才,喜欢说大话。鹤鸣支持化贞,对他的奏请无不听从,让他不接受廷弼的管制。
朝廷内外都知道经略、巡抚不和,非坏边疆大事不可。鹤鸣却越来越深地信任化贞,最终使边疆大事坏得很惨。
二年正月,朝廷讨论经略、巡抚的去留问题。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主张让鹤鸣过去替下廷弼,其他人大多主张经略、巡抚仍应一同任用,只有鹤鸣毅然主张撤下廷弼,专用化贞一个人。
他的奏议刚刚交上去,化贞已经抛弃广宁败逃了。鹤鸣内心里感到惭愧,并且怕被治罪,所以自请去巡视边疆。
熹宗下令给他加官太子太保,赐他蟒袍玉带及尚方宝剑。鹤鸣实际上害怕去巡边,逗留了十七天,才走到山海关。
到任后又无所谋画,只是天天下令缉捕间谍,对蒙古炒花、宰赛诸部诱以重利而已。 当初,广宁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里来,廷臣们集中讨论军事问题。
鹤鸣怒气冲冲地骂廷弼来为自己开脱。给事中刘弘化首先批评他,因此被扣了官俸。
御史江秉谦、何荐可接着又弹劾他,两人都被贬了官。廷臣们这下更加气愤,御史谢文锦,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萧良佐、侯震..、熊德阳等纷纷上书激烈地批评鹤鸣,请熹宗按照世宗杀掉丁汝夔、神宗逮捕石星的旧例,把他和化贞一同办罪。
鹤鸣到任后上书讲廷弼耽误边疆大事是由原大学士刘一火景、尚书周嘉谟包庇廷弼不让自己出关导致的,进而把言官指斥为一火景的鹰犬,并且说:“按照祖宗定下的老规矩,兵部尚书不因为边疆的战争胜负受赏或治罪。”于是朝瑞等又联名上书弹劾他,御史周宗文也列举了他的八条罪状。
熹宗不予追究。鹤鸣在那里磨蹭了几个月,称病回乡去了。
六年春天,魏忠贤的势力极为强大,把鹤鸣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不久因为安邦彦还没有消灭掉,鹤鸣以前平定苗贼有功,就把他改官兵部尚书,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军务,熹宗又赐了他尚方宝剑。鹤鸣这次尚未建什么功,庄烈帝即位了,给事中瞿式耜、胡永顺、万鹏因为他是通过忠贤晋用的,接连上书抨击他。
鹤鸣请求离职,庄烈帝传诏给他加官太子太保,让他乘驿站车马回乡去了。 崇祯八年(1635),流贼打下颍州,抓住鹤鸣,把他头朝下吊在树上,鹤鸣骂着流贼被杀害了,终年八十五岁。
鹤鸣的弟弟鹤腾,字元汉,考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当过云南副使。鹤腾人品纯洁,名声比他的哥哥好。
颍州城被打下,他也骂不绝口地被杀害了。
7.袁中道的关木匠传的现在汉语翻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
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
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半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
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
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
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
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
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
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
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
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
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
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望楼主采纳~~~~~~~~~~~~~~~~~~~~~~~~~~~~~~~~~~分哩分哩分哩。
8.求文天祥《正气歌》序的译文
余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8],蒸沤历澜[9],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10],风道四塞[11],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12],助长炎虐[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14],陈陈逼人[15],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逐[16],腥臊污垢(17),时则为人气;或圊 溷[18]、或毁尸[19]、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20],叠是数气[21],当侵渗[22],鲜不为厉[23]。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闻[25],于兹二年矣[26],无恙[27],是殆有养致然[28]。
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29]?孟子日[30]: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1]。”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32]。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33]。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34];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35]。
皇路当清夷[36],含和吐明庭[37]。时穷节乃见[38].一一垂丹青[39]:在齐太史简[40],在晋董狐笔[41],在秦张良椎[42],在汉苏武节[43];为严将军头[44].为嵇侍中血[45],为张睢阳齿[46],为颜常山舌[47];或为辽东帽[48],清操厉冰雪[49];或为出师表[50]。
鬼神泣壮烈[51];或为渡江楫[52],慷慨吞胡羯[53];或为击贼笏[54],逆竖头破裂[55]。是气所磅礴[56].凛烈万古存[57]。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58]!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59]。三纲实[60]道义为之根[61]。
嗟予遘阳九[62],隶也实不力[63]。楚囚缨其冠[64],传车送穷北[65]。
鼎镬甘如饴[66]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67],春院院天黑[68]。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69]。一朝蒙雾露[70],分作沟中瘠[71]。
如此再寒暑[72],百渗自辟易[73]。哀哉沮洳场[74],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75]?顾此耿耿在[76],仰视浮云白[77]。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78]!哲人日以远[79],典型在夙昔[80]。
风檐展书读[81],古道照颜色[82]。 【注释】[1]余:我。
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2]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3)单扉:单扇门。 [4]白间:窗户。
(5)污下:低下。 [6]萃(cuT翠)然:聚集的样子。
[7]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积水。 [8]涂泥半朝:朝当作潮,意思是狱房墙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湿的。
[9]蒸沤历澜:热气蒸,积水沤,到处都杂乱不堪。澜:澜漫,杂乱。
[10]乍晴:刚晴,初晴。 [1]]风道四塞:四面的风道都堵塞了。
[12]薪爨:烧柴做饭。 [13]炎虐:炎热的暴虐。
[14]仓腐寄顿:仓库里贮存的米谷腐烂了。 [15]陈陈逼人:陈旧的粮食年年相加,霉烂的气味使人难以忍受。
陈陈: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16]骈肩杂邂:肩挨肩。
拥挤杂乱的样子。 [17]腥臊:鱼肉发臭的气味,此指囚徒,身上发出的酸臭气味。
[18]圃溷:厕所。 [19]毁尸:毁坏的尸体。
[20]秽:肮脏。 [21]叠是数气;这些气加在一起。
[22]侵诊:恶气侵人。 [23]鲜不为厉:很少有不生病的。
厉:病。 [24]孱弱:虚弱。
[25]俯仰其间:生活在那里。[26]于兹:至今。
[27]无恙:没有生病。 [28]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因为会保养元气才达到这样的吧。
殆;大概。有养;保有正气。
语本《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致然:使然, 造成这样子。
[29]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养的内容是什么呢?孟子:名轲,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有《孟子》一书传世。 [31]浩然之气:纯正博大而又刚强之气。
见《孟子.公孙丑》。 [32]吾何患焉:我还怕什么呢。
我国占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浩然正气对于人身有无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33]“天地有正气”二句:天地之间充满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
这类观点明显地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强调人的节操。杂然:纷繁,多样。
[34]“下则为河岳“二句:是说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气形成的。[35]“于人日“浩然”二句: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它充满天地之间。
沛乎:旺盛的样子。苍冥:天地之间。
[36]皇路当清夷:当国家太平的时候。皇路:国运,国家的局势。
清夷:清平,太平。 [37]含和叶明庭:正气和谐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
吐:表露。 [38]时穷节了,见:国家危难之际,气节便表现了出来。
见:同现,表现,显露。 [39]垂丹青:见于画册,传之后世。
垂:留存:流传。丹青:图画,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迹叫画工画出来。
[40]在齐太史简:太史:史官。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片。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把国君杀了,齐国的太史在史册E写道.“崔杼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杀了。
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都被杀,第三个弟弟仍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写在上。 [41]在晋董狐笔; 《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
“孔予称赞这样写是“良史”笔法。 (42)张良椎.《巾记‘留侯传》载:张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韩国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乡县南)伏击出巡的秦始皇,未击中。
后来张。